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温静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温静
[导读] 常规的教学课程安排都具有各自的主体,实现的目标也不尽相同,而语言能力则是这些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石,需要让幼儿在良好的倾听与表述中来发展对应的能力。

四川省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   温静  621051

摘要:常规的教学课程安排都具有各自的主体,实现的目标也不尽相同,而语言能力则是这些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石,需要让幼儿在良好的倾听与表述中来发展对应的能力。另外,这些教学活动也在语言教学上进行了反馈,在其他方向与角度上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两者在相辅相成中不断发展。对于简单的语言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进行适应化调整,在幼儿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其深入理解语言本质,并融入趣味化因素来提升幼儿参与教学互动的兴趣。本文以简单的实践应用策略为核心,探讨优化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方式。
关键词:幼儿教学;语言能力;培养
        在语言区域当中,设置丰富的教育内容,主要就是让幼儿对图画有基本的认识,识字读卡。利用布景、头饰等,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相互转述,讲故事、问答等方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看图识字的时候,利用学生认识的字组成一个单词,再编写为一句话。例如以“果”字为例,幼儿可以先组成词语,例如苹果,在阅读后进行讲述,如,我今天中午吃完饭吃了一个大苹果。又如,在进行情境讲述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戴头饰角色表演。幼儿可以先介绍自己扮演的角色与特点,将自己表演的内容讲述出来。在语言区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的经验与日常学习经验,创造新的句子、词语,进而扩大丰富的词汇量,进而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一、融入游戏元素,有效培养语言能力
        针对幼儿的教学活动,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与学习倾向展开游戏性教学,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反馈在后续的语言学习中,对整体的知识学习起到正向影响。并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互动中,幼儿之间通过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对于自身的语言接受与语言表达起到锤炼作用,语言教学收到了应有的成效。而面对不同的教学模式,应保持教学的知识性与游戏性的平衡,通过游戏的途径实现幼儿与知识的沟通,以趣味性为驱动调节整体的学习过程。
        如,教师可以在语言教学中组织“看图说话”“你画我猜”等游戏,在图像与词汇语句的一一对应中,幼儿的语言学习更为灵动。在游戏教学的大环境下,幼儿能在留出的游戏空间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事物与生活进行联系与发展,从而进行更精准的语言表述。在科学合理的游戏课程下,幼儿也可以去介绍相应的事物在自我化的表达中提升语言教学的效果。而游戏教学的开展也能让教师实时追踪幼儿语言学习的进度,在调整游戏互动的过程中将幼儿的学习状况进行分类,从而给予不同的游戏化训练方式,而幼儿为了参与到更多的游戏中其在语言学习上能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在游戏应用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相应的词汇与语句,在积极表达自身想法的过程下促进教学的展开,缓解幼儿的学习压力,使其真正地参与到游戏学习中来。



        二、结合观察过程,有效培养语言能力
        对于幼儿的语言学习活动,可以从科普知识的角度让其进行语言拓展,在日常的生活中去观察与发现不一样的事物,从而为语言能力的提高搭建起更好的平台。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组织幼儿进行参观活动,在图书馆、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或者野外踏青时来让其对事物的特征进行精准表述,从一些颜色、模样上的细节去挖掘幼儿的词汇储备。
如,教师可挑选合适的时间带领幼儿们去踏青,针对一草一木,让幼儿尝试叙述出其名称,从叶片的细节纹路到湿润程度,从散发出的气味到颜色深浅的变化。于此,幼儿能积累一些表述上的经验,从“湿的”“绿的”“香的”到“有露珠”“不同深浅的绿色”“淡淡的清香”,幼儿能在教学中学会简单的语言修饰手段,在组织对事物的观察时感受到实际与书本上的事物的差异,对客观的语言表述能将自身的语言与书本上的进行对比与综合,还能在语言学习中找到相应的灵感,为语言学习提供更生动的内容。整体上通过丰富化的接触给幼儿提供知识获取的途径,在科学探究的欲望驱使下幼儿能进行良好的语言学习,在语言的功能化锻炼中进行有序的指导发展。
        三、整合角色扮演,有效培养语言能力
        幼儿在学习中表现出多动的特征,于此,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尽情宣泄精力的同时来进行有趣的学习活动。同时,在话剧中也能对幼儿学习的故事书进行实践扮演尝试,在角色的良好分配与对话内容的调整中,幼儿在记忆台词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良好的语言能力锻炼。而这样的教学互动也能使教师增进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在接触一些绘本故事内容时丰富学生的语言体验,在形象的生动展示下为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提供牵引与辅助。
        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关于《三只小猪》的话剧,在幼儿参演的过程中让其自主抉择角色身份,在增减台词中加入相关的旁白与背景,让每个幼儿都具有说话表达的空间。在三只小猪与大灰狼的对话中,幼儿也能对“稻草”“木头”“砖头”“房子”等概念形成理解与记忆,在语言上去找准每个字词的读音与含义。而话剧形式也通过生动的学习画面、绚丽的色彩与可爱的造型,幼儿能够对相应的参演活动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从而在学习台词的过程中做到语言能力的提升。面对话剧的训练,幼儿也能尝试自主交流,观察自身台词在话剧表演中的效果,并可以去做出改变与调整,在优化话剧表现效果的基础上满足幼儿的表达欲。
        总之,幼儿时期的语言学习更为基础与困难,由于幼儿本身的好动倾向与理解能力的不足,在语言学习中往往表现出抵触情绪,语言教学难以展开或者说效果不理想。因而,教师需要掌握正确的教法,在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展开教学活动,降低幼儿产生的束缚感与限制感,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而语言能力的培养过程一定要做到生动与灵活,在结合幼儿天性的教学中使幼儿去主动探究语言内容,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建怡.观察理解想象表述——绘本阅读中幼儿语言能力的渐进性培养[J].名师在线,2019.
[2]殷淑莉.浅析幼儿语言训练的具体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