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吴申申
[导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班主任要主动联系家庭,共同研究对学生的教育,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二小学      吴申申    325600

摘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班主任要主动联系家庭,共同研究对学生的教育,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家长;沟通技巧
        有人曾经用“草莓”来形容现在的小学生。之所以用草莓来形容,因为草莓看起来鲜嫩、漂亮,可是经不起任何的压力,只要稍微用力一碰,很快就会坏掉。这个比喻足以说明现代儿童的整体特征。在国家开放二孩政策之前,“421家庭”是主流家庭模式。在“421家庭”中,4位祖父母、一对父母养育一个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孩子养尊处优的习气。不仅如此,更大的副作用就是使孩子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替他人着想,认为凡是自己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必须要满足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闹不止,直至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这种家庭教育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思想品德,为学校教育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那么学校教育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笔者认为和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是首要的条件。
        小学班主任要擅长与家长沟通。班主任老师在小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教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儿童都有向师性,在某种程度上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所以班主任老师要真正担当起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任。
        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呢?
        一、构建家校交流平台
        比如校信通、电话、微信、QQ班群、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其明白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激发其自发自觉行为的动机,教会其科学方法,引导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
        二、端正与家长沟通态度,勤与家长沟通。
        在和家长说话时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如果是第一次和家长交流,那第一印象极为重要。要给家长留一个好印象,让家长认为你很可信,能教好他们的学生,要表现的即严格又和蔼,这样家长才不会觉得你是打酱油的。教师与家长交往时,语言要谦和、态度要大方,不要炫耀自己;要褒奖班上的其他老师,不要转嫁责任;不要太过于随意,不能以偏概全;要懂得掌握时间,不要漫无边际瞎聊。
        三、与家长沟通要及时,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学生如出现不良现象或问题,就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共同教育好学生,把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等问题累积成堆后才匆忙去找家长解决。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与家长交流时,先讲学生优点,再提缺点;先肯定学生长处,再指不足。最佳时机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切忌一见到家长就滔滔不绝地大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告状,这样易激起学生家长的怒气和反感,不利于获得家长的配合。学生有进步之后,也要及时跟家长报喜。



        四、沟通前,做足准备。
        与家长沟通前,班主任要对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与家长沟通时能信手拈来,提高与家长沟通的实效。我们的学生性格各异,家长们的性格也各有不同,或受教育程度也不一致。有的家长性格随和,知情达理,你就可以想什么说什么,家长是不会怪你的。有的家长性格直爽,你就不必卖什么关子。而有的家长脾气暴躁,点火就着,你就得讲究一点谈话的技巧。
        五、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父母眼中无不是的孩子,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这时教师要了解父母的角色,认识其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公正地评价孩子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中等及后进生的家长。家长十分在意教师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之积极配合。
        六、临时性的交流
        家长有时在路上遇到老师,或直接来学校找老师,家长可能是温和理性,也可能蛮横无理。在这种毫无准备、没有掌握资料的情况下,班主任尤其慎重其事。首先要了解家长的来意:可礼貌地询问对方对该事件的了解情况及看法,掌握家长的会谈目的。其次对家长的感受表示理解:不必急于与家长进行辩论,只需专心聆听,了解他的感受,并表示理解他的心情,等心平气和后再进行解释。最后一定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家长真正关心的是“老师是不是关怀我的孩子”。所以,不管哪种沟通方式,都应让家长觉得老师关心自己的孩子。
        七、充分尊重家长、针对学生基本情况,合理提出要求,激发家长的主人翁精神。
        家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班主任应本着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在家校沟通过程中,尊重家长、与家长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广泛听取家长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参与活动的策划、准备,家长有了主人翁的感觉,他们的参与热情就更加高涨,教育目的就容易达到。也可以对家长发出表扬信,表扬家长积极配合班级开展工作,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只有家长体会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愿意接受班主任提出的要求,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从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当然,对家长提出要求要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在班主任、家长的鼓励下要能逐级完成。当家长看到家校合作有成效时,就能更加激发家长的主人翁精神,家长与学校合作的信心就越高。
        总之,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延伸,作为教师,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学生,同时真诚平等地对待家长。这需要教师从家长的角色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对症下药,因人而异,那么磨擦就会少一点儿,关系就会比较融洽,家长工作做起来也会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许珑缤;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2.王国荣;;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J];发展;2009年10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