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蔡海龙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在逐步转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东阳市城东街道塘西小学      蔡海龙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在逐步转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何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解决数学实践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内容在知识容量与知识点变现方面已经相当抽象,且数学知识呈现复杂化变化,该阶段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路,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这样的特殊教法来引导学生,优化学生逻辑性思维水平。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师生、生生互动频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构建思维导图数学教学模式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思维导图围绕中心向外扩展的形式,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问题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进行思考。学生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能够提升解题速度及准确率,而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依照题目分析出其最本质的问题,再由问题出发逐步解答,这一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帮助。思维导图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而产生新颖的观点。学生如果仅从单一角度看待问题,就不能深入掌握所学知识,更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此外,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当完成一章节的教学后,教师可以依据章节的重难点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同时,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学生对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思维发展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对抽象性的数学概念和一些思维逻辑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空间图形的转换等的理解、掌握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继续采用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法,“从头讲到尾”,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概念产生混淆,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成效更是一塌糊涂。面对教师“教”和学生“学”中这一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点,就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


那么,老师可以在课前将当堂或本节知识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思维导图中不同的图形结构、图形关联将所学知识直观、清晰地展示出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思维导图,从点到面、由易而难的开展学习,可以将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进行重点标注或圈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对所学知识点能够全面理解,又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对学生的学习促进效果不言而喻。
       (二)有效利用思维导图,丰富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课堂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摒弃,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被不断引入数学课堂,其核心均为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进步。思维导图是丰富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方式,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知识脉络的引导,学生丰富了对知识的认识,逻辑清晰地完成了对新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讲授“小数除法”时,教材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这几部分,难度逐渐递增,因此,本课非常适宜进行思维导图教学,以阶梯化的方式总结小数除法的规律,相比传统的讲述法,思维导图能够丰富教学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
       (三)利用思维导图,协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归纳整理
        新小学教材要求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实际情况,普遍更好地理解数学,全面掌握数学。归类正是这一要求所反映的,而且通过归类,许多表面可能显得无关紧要,事实上知识点之间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关系。一个单元、多个单元或一本书的融合是实现数学学习的重要工具。数学知识是有规定的,一个模块通常包含许多在不同的课程中获得的小点,在完成单元或教材时混乱不堪,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使获得的知识在学生记忆中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合理利用思想结构,学生可以从分化分散的学习中清除知识传授,将知识分为单位或章节,形成知识体系,使他们能够弥补重复学习过程中的差距。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思维导图在中小学数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推导和逻辑,同时帮助学生发展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至关重要的智力系统。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中教学的价值,理性地将它纳入学习过程,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条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授困难内容的概念,通过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在心态引导下向学生传达数字化学习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徐建干.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23):85-86.
[2]曹鑫.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63.
[3]朱素卿.论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J].考试周刊,2019(67):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