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年级学生自觉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杨泽林
[导读]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在农村小学,多种原因造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缺乏,能力培养亟待提高。

镇巴县杨家河镇中心小学    杨泽林

摘要: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在农村小学,多种原因造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缺乏,能力培养亟待提高。
关键词:农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也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而目前在农村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种种原因,需要进一步进行强化。
        一、改变学习方式,变“他主”为“自主”
        首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要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知道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如,学生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预习才最有效,如何抓住老师上课时的要点并做到举一反三,如何做笔记,如何发现老师上课时没有涉及的问题,并做进一步的探讨,以及怎样做学习计划,怎样总结,怎样复习??学生学会了这些,在学习时加以运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成为能力。
        二、改变学习习惯,增强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在课前预习时应做好课前准备,可以让学生按教材和老师的要求制作一些实物模型。如:“认识图形”时制作正方形、长方形;“认识钟表”时制作钟面;这样学生通过预习----制作----理清知识,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三、改变教育方式,发挥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教师饱满的情绪和充满激情的言语会让学生的听课情绪为之一振。在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中,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投入教学活动的专注力才能得以提高。同时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寻求突出重点的途径以及分散难点的策略、方法,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让教学过程精彩、紧凑、容量大。这样的课堂才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会使学生上起课来津津有味,轻松快乐地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几加几等于8时,课一开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果山中4个小猴子吵着要孙悟空买桃给他们吃,孙悟空答应了,就说:今天买4个,明天买4个,行不行?猴子们嚷着不行,不行。孙悟空急了,眼珠子一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说:今天买6个,明天买2个,行不行?猴子们以为桃子数增加了,大声说行,行。同学们,你们说桃子数增加了吗?学了今天的课,就知道了。学生兴趣盎然地步入了新课。这样引入新课,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全过程。
        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作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
        其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小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通过讲故事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可,插一些数学史料,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
        最后,教师还应该穿插数学美的教育。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人们都是喜欢并愿意接近进而接受美丽的事物。如果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那么学生自然也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小数性质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1,10,100三个数,问:①谁能加上合适的单位,并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起来?②谁能用同一个单位将这三个数用等号连起来?第一个问题就使学生议论开来,第二个问题更加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经过学生的讨论,得出1米=10分米=100厘米,1元=10角=100分、1米=1.0米=1.00米,1元=1.0元=1.00元。由此老师再次提出像1,1.0,1.00这些数是否相等?为什么?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他们会更积极得投入到小数性质内容的学习上去。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教师在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
        总之,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志勇.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20,(2):78-79.
[2]陈冬军.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小学时代(奥妙),2020,(4):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