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元化探讨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胡丽媛
[导读]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传统而又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

晋江市平山实验小学     胡丽媛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传统而又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由于现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学生形成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如果还一味地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显然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此,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元化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元化
        引言: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需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实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享受数学学习过程,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探索。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不仅能让教学更加形象和直观,降低学习难度,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改善教学质量,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一、多元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养成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好习惯,为此,教师要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前,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融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诞生过程,也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将多元化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数学开展多元化教学的方法
        (一)结合生活化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应用于生活,尤其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更是如此。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结合生活化教学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针对生活中的某些实际应用联想到课堂所学。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二)设计优质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培养小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方式,首先要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入手。学生可以主动思考,是建立在遇到问题的基础上的,授课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以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通过设计优质的数学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使得小学生养成多元化思维方式习惯来思考问题,有助于其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举例来讲,在小学数学教师讲解到《除法练习》课程时,授课教师可以用逆向思维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于学生之前学习的除法运算进行练习,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运算技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以下问题,如:12×□=48,□×9=72等问题,让学生通过逆向思维来进行解题,将问题中的乘法运算转换成除法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多元化思维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解题,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强大的功能可以让知识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吸引其注意力,调动其多种感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能突出重点内容,还能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获取直观认知,改善学习效果。比如,讲解《观察物体》时,单纯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和教材中的图片展示很难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立体空间,理解侧面图、俯视图和正面图等数学概念,自然也无法掌握观察物体的正确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前可以将各种物体的三视图加入PPT课件之中,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能多角度、近距离地观察物体,而且篮球、教材、教学楼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物体,边看边思考,很快就能明白三视图的概念和观察方法。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巧用数学实验教学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的数学知识都来自日常生活实践中。而数学实验就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学生通过阅读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计算推演等形式,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教师采用数学实验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还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结合数学教材知识内容,合理设计数学实验,通过数学实验把课堂授课内容串联起来,以练代学以学促练,把知识和实践结合。例如在讲授比例计算的章节中,教师可以设计通过影子计算竹竿的高度实验,教师授课前给学生先抛出课程主题-通过影子计算竹竿的高度,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授课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课堂教学思路也发生了转变,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不仅需要教师能够合理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凑热闹的心理来设置相应的游戏环节,同时还应该注重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来增加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安.借多元化教学法助力小学数学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22.
[2]毛春荣.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1):86-87.
[3]孙静.如何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小学时代,2019(33):55+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