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教育下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 丁嘉瑞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丁嘉瑞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幼儿学前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湖岭镇潮基学校   丁嘉瑞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幼儿学前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学前教育的好坏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发展和成长具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加上幼儿的自控能力不强,所以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塑造幼儿的品质与性格,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基于此,对启蒙教育下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启蒙教育;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
        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社会大众对于幼儿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幼儿时期是其迈入人生的起始阶段,也是其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于是也就有了“教育从小抓起”这句俗语。在这一时期内,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优质的学前教育对幼儿德智体美劳这些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启蒙教育的基础阶段,需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教学策略或教学方向的转变,不再只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引导与帮助幼儿充分挖掘潜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彰显出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及涵养。同时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基本具备了一些行为习惯,不再只局限于单一的动作发展,逐渐趋向于组合动作,加上该阶段幼儿的行为综合性与协调性有所增强,习惯与人格塑造的联系日益密切,若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则其品质和人格的培养会受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完善以及全方位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基于启蒙教育下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及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
        幼儿的成长与其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也就表示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一部分来自家庭,还有一部分来自教师的正确引导。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很多幼儿的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家长为了给幼儿优质的生活,常常忽略了幼儿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的教导,导致一些幼儿缺乏正确的价值观,遇到问题常常依赖父母解决,无法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很多家长这一做法会偏离幼儿园教育的理念,使得幼儿学前教育成效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幼儿园应该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家长讲述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比如希望家长能够为幼儿起到榜样作用,帮助幼儿养成文明礼貌和独立自主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从游戏氛围中激发幼儿自信心与上进心。
        (二)班主任言传身教
        班主任是学前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幼儿几乎是在与班主任的相处中度过一天时间的。


且幼儿具有极强的向师性,他们在与班主任相处的时候,往往会自主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而且,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可以为幼儿创设特色环境。所以,在实施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不能再一味地说教或约束幼儿了,而应发挥自身的良好行为,引导幼儿模仿,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塑造良好行为。比如,我执教班级的部分幼儿不喜欢洗手,每次都是我督促。在我反复的督促下,他们虽会洗手,但是没有认真洗。如此不端正的态度,不仅影响了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在实施日常教育活动的时候,从自身做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随时随地洗手。比如,在每次用粉笔写完字之后,我会拿出湿巾擦擦手;在每次为幼儿盛饭之前,我会洗洗手;在每次组织了游戏活动之后,我洗洗手。在我洗手行为的影响下,大部分幼儿通过观察,自主模仿,潜移默化地养成了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坚持正面鼓励教育为主
        表扬和鼓励往往是教育孩子的最有效方法。我们注意到,如果一个孩子把玩具散落各处,大声的指责不会有什么效果,而老师却悄悄地说:“我看看哪个孩子最好,最喜欢做工作,把玩具从地上移开。“那么,我赞扬几个能够拿起玩具的小男孩,必要时奖励红色的花。然后马上把地上的玩具打扫干净。游戏时间、晚饭前的家庭时间、电视时间、睡眠时间等,都是以这样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所以不必整天训练孩子们看电视。当一个孩子表现出色时,必须承认他的成就,就像受到表扬一样,他有信心无论在家里还是其他地方,他都会积极行动。以令人钦佩的眼光鼓励孩子。老师必须小心保护孩子们的心,就像对待树叶上的鸽子一样。晶莹剔透的tau既美丽又非常脆弱。像这个小放大镜这样的年轻人身上的闪光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双重关怀,放大会激励学习,孩子们会在欣赏和爱中成长,成为自信的人。
        (四)抗挫折习惯的培养
        幼儿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或困难,加上幼儿的心灵相对脆弱,容易受到打击与创伤,面对困难和挫折容易出现情绪激动的现象,甚至会用哭闹的方式来发泄情绪,无法静心思考与解决问题。鉴于此,教师在学前教育环节需要注重幼儿抗挫折习惯的培养,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或挫折进行正确认识,用积极的方式渡过难关或解答问题,而不是一味逃避或恐惧,进而获得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或视频动画等方式实施挫折教育,根据幼儿身边发生的小事,介绍一味逃避与积极面对所带来的不同结果,使幼儿学会积极调整好心态来正确面对挫折,用勇敢和坚强的心战胜困难,增强抗挫折能力。
        结束语
        总之,好习惯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需要老师和家长合作的孩子来说,老师需要一颗爱孩子、包容所有孩子的心。为了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和强壮的载体材料,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给他们终生的礼物。
参考文献
[1]王蕊.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J].新教育,2019(35):69.
[2]王寅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之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22.
[3]魏小弟.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方面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9(23):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