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异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 池宗余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池宗余
[导读] 初中数学的教育还必须开展差异化教学模式,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科目得心应手,这就是孔老夫子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四川省彭州市七一竹瓦学校    池宗余

摘要:初中数学的教育还必须开展差异化教学模式,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科目得心应手,这就是孔老夫子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但这样优秀教学模式的普及却有着诸多的阻碍。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异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应用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文化建设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也对教育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但是,由于在教育系统中还是沿用着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不能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反倒是一视同仁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进度与学生掌握程度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为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提出要在教育当中贯彻差异化教学的理念,希望能够借此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差异化教学理论概述
        由于学生的学习经历不同,因此教师必须要精心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差异化教学方式在于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与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到学习中的兴趣点,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在数学差异化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可以进行互换,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由传道授业解惑,逐步转变为引导和辅助,鼓励学生多元化成长。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与爱好进行学习,使学生树立自身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实施差异化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以及主人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在差异化学习活动中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所以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不同分组以及综合能力表现情况进行合理分层,确保评价效果更加的科学直观。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异化教学方法有效应用的策略
        (一)课前预习差异化
        在课前的教学主要是预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都不一样。有的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预习相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有些学生尽管本身的数学基础不错,只要肯去预习,基本上能学会预习篇章的主要内容,只要之后上课教师轻轻一点播,学生就可大彻大悟,但这类学生却静不下心来开展预习;还有一些学生,自身的数学基础不牢固,复习对于他们来说难如登天,因为数学是一科衔接极强的科目,这类学生之前的学习本就落下许多知识点,所以在预习新课内容时不得不一边翻前面的内容,一边预习。如此,这类学生的预习只能称之为“龟速”,远远无法达到预习的要求。班级内学生的数学水平相差极大,数学教师在开展预习这项教学活动时,必须记住要差异化教学。



       (二)教学目标差异化
        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本质就是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来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故而在教学目标上进行差异化制定,则更加符合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需求。在数学教学课堂上,采用分层设置的方式开展教学,力求将分层设置的教学目标贯穿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例如,在“一次函数”教学中,对于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应当将教学重点聚焦于函数基本概念、性质以及主函数图形图像绘制上,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函数解析式、函数图像性质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则应当稍微提高教学要求,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独立探索、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性;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数学思维能力活跃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灵活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并解决相应的函数问题,甚至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
       (三)学生分组差异化
        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教师要着重考察两个要素,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然后均匀的分在小组中,确保小组内高水平、中等、落后的学生都有参与,然后在布置问题讨论时进行分工,让高水平的学生负责问题之上的延伸思考部分,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负责基础知识部分的查找和记录,这样一来,就能够让不同能力的学生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其次,就是要考察学生的性格。这一点看上去似乎有些荒诞,实际影响很大。初中阶段学业压力已经逐渐增大,学习落后的学生往往被巨大的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性情比较压抑,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又往往对与前者的合作比较排斥,二者如果正面冲突,往往会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性情不得不成为教师分组时的重要考虑。
       (四)评价机制差异化
        初中生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其评价机制应当是有差异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的能力也应当是不同的。例如,在课后作业这一方面,对于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来说,只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后作业,并且能够保证正确率就是非常优秀的,如果这一层次的学生能够解决一些拔高性题目,那么教师就需要进行表扬。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完成课后作业,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挑战性非常大的、发散性非常强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够获得教师的表扬。总之,差异化的评价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结束语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持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地利用差异化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数学能力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案,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并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小刚.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12):12-13.
[2]沈红星.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94-95.
[3]张凯.差异化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新智慧,2019(28):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