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骆莉娜
[导读]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就会发现,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交叉,教师在引导进行阅读时总是流于表面,学生很难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在进行着教学方式的探究,总体而言效果并不理想。

义乌市苏溪镇第三小学   骆莉娜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就会发现,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交叉,教师在引导进行阅读时总是流于表面,学生很难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在进行着教学方式的探究总体而言效果并不理想。现时代的发展为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创新,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改进策略
        引言:小学语文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重要学科,是学生语言交流和表达的基础,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的教学当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良好的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因此,核心素养下,当代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不断的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缺乏体验性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一切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必须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个体独特感受,体现学生的个体感悟,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会。但是很多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缺乏体验性,仅仅将阅读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常常以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的解读,符合标准答案的思路即为正确,不符合标准答案的思路即为错误。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从目前的观察来看,我国很多小学在语文教学方面没有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对于任何大目标的实现,需要实现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最后才能实现总的目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这样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没有具体目标,忽视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性,这就导致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没有侧重点,所有的都是一样的,学生自然而然也不能辨别哪个是重要的内容,哪个是需要了解的内容,严重影响阅读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有些老师制定的阅读教学目标和本节课教学的实际内容并不是太符合,不能够形成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采用读写结合方式,提升阅读实践能力
        作为当前阶段学生获取知识、加强素材积累的关键途径,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空间,并积极主动地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其阅读量。例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过程中,我就鼓励学生发动他们的想象力,对这篇课文进行续写,给小女孩一个幸福的结局。这样一来,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安徒生作品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乐于去阅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成功地调动起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若想解决目前小学阅读教学遇到的问题,首先就要从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保证阅读教学不走形式化主义的道路。要从心底里认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途径观看一些专门的教育专家的授课视频提高自己的意教学水平,此外教师也可以积极与其他的语文教师进行交流寻找更好的教育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最后,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应根据自己所教的学段深入分析新课程改革对本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制定阅读教学的教育目标,找准重难点,然后根据教育目标确定每节课的教育目标,为了让阅读教学达到一定效果,教师要在初期尽可能减少课堂教学任务,先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等,待到学生有一定提高后再逐渐增加教学任务。
        (三)结合阅读文本内容组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好阅读课堂的课前导入环节。针对本节课或者是本单元的阅读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来进行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选择课外阅读文章中比较精彩或者是故事性较强的部分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来进行片段阅读,以此来增强阅读文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文章整体的好奇心,促使其在课下时间自主地完成文章的整体阅读。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进行课内的阅读教学时适当结合同主题下课外的阅读文章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游戏。如角色扮演,故事创编等等,以此来促使小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激发其对于文章内容的好奇心,并且可以组织故事分享等活动来促使其自主地完成文章阅读。在保证课下具备阅读文本资源的情况下,以趣味性的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促使其真正完成自主阅读,培养小学生自主性阅读的能力。
        结束语
        教师在进行小学阅读教学之前,要能够了解到阅读能力得提高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于阅读教学的关注程度,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让教学变得更加的贴合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地阅读方式,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为未来的语文阅读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世海.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家长,2019(36):93.
[2]蔡京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12):18.
[3]苏文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9(21):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