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罗艳萍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罗艳萍
[导读] 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以高年级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课外阅读,逐步养成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

榆林市第八小学      罗艳萍

摘要: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以高年级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课外阅读,逐步养成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然而受应试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片面地追求学生的阅读技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全面培养,阅读教学的质量低下。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技巧,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语文知识的教学工作需要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渗透,逐渐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故而,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积极地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可以深化自身的思维能力,加深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悟,改善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重要性
        有效对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是符合时代特征以及落实新课改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话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交流形式,已然成为政治、学术以及国际事务等重大领域人们交流彼此想法、进行有效沟通的常态,也是增进对彼此认识的有效策略和方式。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本身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自主化和个性化行为,教师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讲解不应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而应当由学生通过自我感知的形式深刻理解并感知文本内容。为此,将有效对话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既符合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也是培养学生个体阅读感受以及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重要性和必要性自然不用言说。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教学方法,也是语文阅读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后,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这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文学作品当中,作者会利用特定的手法以及独特的风格去抒发自身的思想观点,在作品当中所体现的词语、思想等都是作家独特创造力的重要表现。通过大量的素材阅读可以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功底,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利用有效的手段为学生营造民主的阅读学习氛围,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中对自身的观点进行表达,对内心的疑问可以提出并积极的寻找答案。在学习过程中坚决杜绝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语文知识的学习灵活性较强,在很多问题和意见的解答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必要基础。
       (三)创设情景教学,点燃学生对话热情
        对于年龄尚小,理解力和认知力处于较低层级和水平,且生活经验欠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难深入理解并感知文章中传达的深厚情感,因此也难以产生想要表达、对话的欲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从中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传达的情感,从而激发想要表达和对话的欲望,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上好名著阅读课,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把“名著阅读课”纳入日常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以往名著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通过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从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人物介入,开展以人物为主线的阅读活动;另一方面,向学生推荐同一个作家的其他作品,开展以作家为主线的阅读活动;最后,教师还可以以主题为主线,开展以主题为核心的阅读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相关作家和作品主题的认识。
       (五)自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阅读学习活动,使其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内容有自身的独特见解,能够独立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达内涵等进行自主分析,在深入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会给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行有效的开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状态,因此,阅读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密切联系,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去对阅读素材进行分析和概括,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阅读效果也不尽相同,由于这种差异化表现,部分学生可能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这都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利用鼓励式的手段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逐渐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这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着坚实基础。
        结束语
        总之,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开展有效对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为构建高效化的语文教学课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罗昭利.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8):25.
[2]蓝雪华.浅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J].考试周刊,2019(62):33.
[3]陈桂林.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J].情感读本,2019(2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