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探究 陆丹丹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陆丹丹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特别强调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江省东阳市城东街道塘西小学    陆丹丹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特别强调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探究
        引言: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中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很少涉及抽象的概念知识以及哲学问题,非常贴近小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旨在用所学的知识和道理来规范小学生作为一名合格公民的言行举止。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育人价值。但是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依然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将教学的重点、精力等都放到文化科目学习中,针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其可有可无。
        (二)教学手段单一
        新课程改革呼唤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就目前而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依然采用单纯的说教、灌输式教学模式,致使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低效化。
        (三)学生不能很好地做到知行统一
        上课是一套,下课抛脑后,教学没有延展性,无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四、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把多个课时的内容压缩成一个课时来上。以上问题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教学以师为本,脱离生活。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探究
         (一)情境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时候,之所以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塑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绝对不是在一朝一夕之内即可完成的;另一方面,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心理、生理发展尚不成熟,在对很多问题进行理解的时候,面临着极大的困难。面对这一现状,为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时候,应立足于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体验中,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在这一情境体验中,形成情感共鸣,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故事案例分析的体验活动
        开展间接参与的体验教学课堂活动可以用故事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所谓故事案例分析的形式就是结合教材展示给学生一些生活案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分析这些故事背后涉及的道德与法律的相关知识点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



        (三)进行多媒体体验,带领学生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感悟
        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为了进一步教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运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选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为同学们营造特定的情境。引导同学们在虚拟的世界中感悟道德与法治的精神与魅力,在与现实素材结合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道德与法治的精神与内涵。与此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展示体验,也可以更加直观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投身于情境体验活动之中。
        (四)开展游戏活动,增强体验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单纯地理论灌输、耳提面命,不仅无法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还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厌烦的情绪,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基于此,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时候,应立足于小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设置轻松、愉快、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促使学生在游戏体验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五)进行角色扮演,提升综合素质
        小学生天生具有强烈的表演欲,通过体验式教学,利用角色扮演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可以针对教学内容,通过重现生活场景、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例如,在进行“少给父母添麻烦”这一课堂教学时,在家校合作的方式下开展了角色扮演式教学。即要求周末父母与孩子互换角色,并要求父母私下做好一项任务,即将孩子平时在家不好的表现,通过角色互换,家长要照样表现出来,如总玩手机、挑食、乱扔学习用具、不收拾自己的房间、做事磨磨蹭蹭等等,让孩子们体验一下平时自己给父母制造的麻烦,同时想办法去解决。
        (六)拓展课外实践,在实践中体验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局限于教材之内的体验,还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积极参与到课外实践中,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获得知识,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我的环保小搭档”体验式教学模式下,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环保中的执行力,教师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开展了课外拓展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带着打扫工具,走向校园、走向社会,将校园中的玻璃窗、宣传栏、垃圾桶、街道等进行清理;再比如,在“购物的学问”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就借助了实践体验的模式,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准备了一张调查表,引领学生对不同购物商场的价格进行记录。学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了相关的知识,也提升了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实现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验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尽可能多次从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师智慧性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优化教学路径,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实现真正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波.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J].学周刊,2020(28):131-132.
[2]黄玲.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20(21):23+139.
[3]施春花.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8):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