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楼炜坤
[导读] 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在演化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中华文明作为历史上从未发生中断的一种文明,其所彰显出的文化底蕴和能量无疑是巨大的,即使在社会多元化趋势明显的当下,传统文化所凝聚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特质仍发挥着它独特的魅力,指导着每个中国人砥砺前行。

义乌市春华小学      楼炜坤

摘要: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在演化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中华文明作为历史上从未发生中断的一种文明,其所彰显出的文化底蕴和能量无疑是巨大的,即使在社会多元化趋势明显的当下,传统文化所凝聚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特质仍发挥着它独特的魅力,指导着每个中国人砥砺前行。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引言: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学科,有着显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需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渗透传统文化,拉近文化与语言的距离,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常规知识并让学生理解,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通过对语文课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将优秀传统文化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
        一、传统文化概念论述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不同民族由于其发展经历不同,所产生的文化也不尽相同。中华传统文化,便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多样的文化内容,其中以儒家、佛家、道家这三种思想学说为主导并且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和价值。另外,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四个特点,其与其他民族文化有所不同而闪耀着巨大的精神光芒。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文化主要思想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而变得极为丰富,逐渐延续至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使命。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一)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是实现师生进一步沟通和交流的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与教师运筹帷幄的能力有关。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改变以往说教式的讲解,采用全面优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融入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认知能力和传承能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有效结合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增强其文化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进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塑造优秀的文化品质。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倾向于为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以及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对此,语文教师应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并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首先解读作者写作背景;如果想让学生深入了解阅读文本中涵盖的传统文化,那么就需要让学生深入解析阅读文本表达含义和传递的中心思想。通常作者在写作时会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和自身经历并发出自我感想。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讲解作者个人经历以及所处时代背景,之后再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全身心融入阅读文本当中,打破时空界限和作者交流,最重要充分理解作者传递思想感情。
        (三)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往往不喜欢束缚在一些狭小的空间之中,而向往外面广阔的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如果学生整天都在教室这一密闭空间中进行学习,这难免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之中而获得一种独特的感受和体悟,从而增强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生活联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有关“走进中秋”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并且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课堂中所需要使用的有关制作月饼的道具,进而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一起学习制作月饼,从而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蕴。在学生的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中秋节的由来和节日习俗,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利用现代电子教学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化电子教学设备是教学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可以直接地改变知识呈现的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丰富和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语文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电子教学设备来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录音、演示文稿、观看动画或者视频等形式来辅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深入到意境中,自然而然地去体会、感悟传统文化,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启发。
        结束语
        总之,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凝聚大量文化与历史精华,因而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教育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教师不单单要为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中国是著名的礼仪之邦,千年凝聚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为学生渗透的最佳内容,尤其传统文化中涵盖如积极进取和谦让等优秀品德,因而在人文性较强的语文学科中渗透无疑为整个教学增添活力,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中优秀品质和语文知识内涵,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贵娟.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21.
[2]许莹.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96.
[3]朱玉洁,李佳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9(22):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