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步步精心 ——班本化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李佳
[导读] 幼儿园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课程实施与评价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教师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实际,对现有教材进行主题审议;结合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可以有效促进学前儿童多方面经验有效增长和建构。

浙江省绍兴市热诚幼儿教育集团       李佳

【摘要】幼儿园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课程实施与评价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教师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实际,对现有教材进行主题审议;结合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可以有效促进学前儿童多方面经验有效增长和建构。实践证明,对省编教材进行主题审议的优化整合式开发、追随幼儿兴趣为基点的动态生成性开发、以区域人文资源为线索的发散性开发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生成与开发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优化  生成  开发
        幼儿园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课程实施与评价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多年来,省编教材一直是幼儿园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也习惯于使用现成的教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儿童观的提出以及越来越多优质课程资源的涌现,省编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如:有些内容陈旧,与新时代发展不符;有些内容与幼儿现有经验不符,幼儿不感兴趣;有些内容在本幼儿园不适宜开展等问题。
        2017年11月6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实施《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到:“幼儿园要开发适宜的课程资源,要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挖掘、筛选、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园内可利用的资源。体现年龄适宜性;具有文化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那么如何开发幼儿适宜的课程资源?省编教材资源该如何优化使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梳理出以下三种课程资源的生成与开发经验。
        一、对省编教材进行主题审议的优化整合式开发。
        课改初期,省编教材依然是我们课改的拐杖,在省编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幼儿、教师实际情况进行筛选、整合、改编是课改的大主流方式。作为普适性课程,在内容的设置上,省编教材是结合本省的文化特点而编制的,具体到我们幼儿园,既是适宜的但又不是完全可以照搬的,所以我们需要开展主题审议,教师分别对主题内容围绕以下方面进行解读:共有几个主题?每个主题的目标是什么?围绕目标预设了几个小主题?这几个小主题是按什么线索和顺序展开的?每个小主题有那些活动?这些活动是怎样衔接的?主题中各领域内容的设置是否兼顾了自身的系统性,又能做到领域间横向的关联与相互渗透?哪些活动不符合本园实际、远离幼儿生活经验,是无法实施的;结合周边资源可以有哪些内容对其加以替换或充实?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各主题网络,确定适宜的主题目标,用优化和替换的方法,适当调整内容的顺序,初步制定出更加适合的主题计划。
        如:省编教材中《勤劳的人们》大主题下面有三个小主题活动:“医生你好”“ 建筑工人辛苦了”和“小裁缝”。在主题审议过程中,我们认为,医生和建筑工人是与幼儿生活有着较密切接触和联系的职业,在区域活动中,也是他们最为喜欢的游戏活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裁缝”这一职业已经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互联网购物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主流,每一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忙碌的快递员为我们送货。于是,我们用“忙碌的快递员”这个小主题替换了“小裁缝”。
在主题行进中,教师还要适当留白,发现孩子感兴趣的,想知道的,并且教师认为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再作班本化的调整,那么这样的主题内容才是对幼儿发展有意义的。
        二、追随幼儿兴趣为基点的动态生成性开发。



        美好的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沙沙沙,下春雨啦,幼儿站在走廊上,仰望天空,用手和杯子想去接春雨……
        以往的做法是,教师担心幼儿衣服弄湿,体弱的孩子被雨淋到会生病,家长会指责,就把孩子们带进室内去了。但是,课改背景下,我们一改做法,让幼儿穿上雨衣和雨鞋走出教室到雨中探一探春雨的秘密。幼儿观察雨中的小树、小花、小草、池塘;拿着杯子接雨;跳水坑;还有些幼儿抬头望着天空……
回到教室里,幼儿兴奋不已地谈论着自己对春雨的认识:有的说,春雨是透明的,和自来水一样,没有气味;有的说下春雨的时候,天空中没有闪电打雷,也没有乌云;有的说,下春雨时不太冷;有的说,水坑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水坑像镜子……多多说:不喜欢春雨,因为春雨把自己淋湿了,滑滑梯时太滑了还滑到了地上很疼;思绮说:喜欢春雨,可以像小猪佩奇一样跳水坑。
        根据幼儿的发现和兴趣,我马上梳理出了新的课程内容:春雨是从哪里来的;谁喜欢春雨;春雨是什么样的;踩水坑;跳水坑;水坑里的我和镜子里的我。形成了具有班本特色的课程资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当幼儿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去实践,表现出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与表达等优秀的学习品质。
        三、以区域人文资源为线索的发散性开发与利用。
        东浦中心幼儿园位处东浦黄酒小镇中心,小镇上小桥流水、白墙黑瓦,小镇居民勤劳朴实;古老的酿酒文化在小镇上随处可见。幼儿园的周边汇集了酒坊、老街、热诚学堂、徐锡麟故居、黄酒博物馆等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地去发现、挖掘这些资源优势,把它融入我们的园本课程。
        如:《踏春去》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们一改往常找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让幼儿分享美食和一起游戏的春游方式,组织亲子徒步东浦小镇,细细感受自己身边的“风景”。师、幼、家长共同寻找、发现周边的课程资源。
        春游中,他们看到了小镇里辛勤劳动的人们:小镇上扯藕晒藕粉的人、乡间田里种菜的农民、酒厂里做酒的工人、狭窄的街道上正在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街道上清扫树叶的环保工人……看到了小镇里特有的建筑:白墙黑瓦的矮房、石板路和小桥、乌篷船、木板门面……还品尝了小镇里的传统美食。有了这些资源,我们整理出了一个丰富的主题资源包《美丽小镇》。主脉络从:小镇风景、小镇上的人、小镇特产三个小主题展开,纵向分三个年段,根据本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及幼儿的兴趣选择资源包里的内容,进行班本化的主题活动。
        幼儿园可开发的课程资源还有很多,各类资源的有效开发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学习内容,也使教育有了新的方向和意义。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意义,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和捕捉各种教育资源,追随孩子的兴趣,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幼儿真实发展,让课改的种子在幼儿园播洒、发芽。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课程图景 课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2013.6
〔2〕林瑛熙  支架 儿童的主动学习2016.2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