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问题意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田升喜
[导读] 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讲,培养其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小学生刚进入学习当中,应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

湖北省竹山县擂鼓镇鼓锣小学     田升喜

摘要: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讲,培养其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小学生刚进入学习当中,应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约束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导致学生不敢问问题,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由此能够看出,加强对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对于促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会提问题、多提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问题思维
        引言: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培养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小学数学方面大多是“灌输式”教学,缺少提问的数学课堂是乏味无趣的。成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乐于提问,从而使学习氛围更加的活跃,建立新型的师生教学和养成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那有哪些好的策略可以养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呢?
        一、“问题意识”存在的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国内有名的诗人与教育学家就曾肯定问题意识存在的必要性,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同样,国外的学者也在极力推崇问题意识,如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如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二、问题意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生动有趣情境,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问题”
        新课程理念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该重视对于课堂情境的创设,并且保证课堂生动、有趣,促使学生能够敢于提问,更好地融入“问题”课堂当中,促使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形成。例如,在学习“认识方向”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第二组第三个同学是谁?第一组第五个同学是谁?……游戏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促使学生明白座位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然后,教师可以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例题的主题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方便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开展在活动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


又如,在学习“元、角、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超市购物”的课堂情境,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物品,然后指明一些学生充当收银员,其他学生当顾客,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比如:买两块橡皮一共要用多少钱?如果你拿的是十块钱,应该找回多少钱?剩下的钱还能买几样东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投入购物活动中,在看、想、说、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二)分层设问,让学生敢于提问
        分层设问是指教师将分层教学的思想渗透到课堂提问中,设计问题时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一些难度大的问题,对基础不好的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分层设问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锻炼,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通过分层设问,教师也可以多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程度各不相同,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教师进行分层设问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他们分为若干个小组。可以将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一来,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就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置问题了。
        (三)营造教学氛围,学会从效率角度思考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可以从营造教学氛围出发,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更好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积极营造教学氛围。在上课前,通过设置重点问题来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在课堂中,制定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明确学习任务,更好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目标学习。在结束课程后,教师通过提问课堂相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记忆,在其中如果学生回答错问题,教师也要用引导语言进行辅导,从而培养学生学科自信,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对于多元化评价任务逐渐重要起来。为突出和实现教师对于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和多样性激励,形成最为重要的评价机制和方法日益重要。教师通过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基础,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任务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通过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和指导来使学生获得适合自我的数学素养培养方式。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桥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元化评价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自信和综合能力。
        结束语
        上所述,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之间要关心友爱、互动学习,教室的学习氛围要浓厚,教师的教学情境要有趣且贴近生活,使学生养成会想、乐思、敢问、好问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熊芳.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12):232.
[2]冯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小学生(下旬刊),2018(12):61.
[3]何文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