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商丽媛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核心素养理念愈加深入人心,这就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当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乳泉小学    商丽媛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核心素养理念愈加深入人心,这就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当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特质;建构策略
        引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生活中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立足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启蒙性,以核心素养思想为指导,思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
        (一)对数字的敏感度
        小学生的思维、智力都处在发展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其理解、认知、接受能力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在学习中学生只能凭借教师讲授的知识,来摸索数学的知识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并且进行充分的推理和想象来深入学习数学。优秀的数学核心素养,既需要小学生具有先天的学习优势,更重要的是要有后天的努力,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要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先天核心素养优势是对数字的敏感度,在数字出现后,学生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后天核心素养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学习、加强锻炼、培养意识,增强对数字认知的敏感度,进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简单的算数和背默公式,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化的、模式化的一种思维形式,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结合的一种概念。数学核心素养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理论理解能力,同时它还影响着一个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态度。数学核心素养较高的人在实际生活和解决问题中往往会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数学核心素养较高的人在探讨问题时会着重对问题进行定义;第二,数学核心素养较高的人擅长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其中的内在关系;第三,数学核心素养较高的人习惯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使用数学概念。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建构策略
        (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树立科学观
        在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中,基于网络+教育的视角,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树立科学的观念,提高数学的核心素质。在教学时间、分、秒时,将相关学习材料制作成网络型教学软件,对时钟面、时间单元、钟表、趣味练习和一些课外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使之成为一个虚拟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过程。如果有些同学已经学会了新的内容,你也可以选择相应难度的智力测试题。


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还可以浏览一些课外知识。例如,欣赏各种钟表,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等。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是真正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数学思维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之所以出现思维惰性、思维定式的现状,一个主要的因素在于教师采取了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长期被动听讲,继而产生思维惰性。因此,要想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改变过去单向传授的教育模式,巧创问题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轴对称和平移”为例,这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使学生掌握平移和轴对称的特点,理解平移和轴对称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体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平移和轴对称现象是较为繁多的,而且,学生作为生活的参与者,也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平移和轴对称。基于这节课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尝试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同时,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作用下,建构新知。具体地,在导入环节,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电梯运行学校伸缩门开关、抽屉开合等画面,创设出生活情境。在学生体验情境的过程中,我围绕所展示的画面内容,提出问题:观察这些画面,你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点呢?受到视觉的驱动,学生可以轻松地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在沿着一条直线做运动。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我继续提出问题:那么,在生活中,你见过其他与之相似的现象吗?学生在此问题的驱动下,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列举诸多的生活现象,并继续分析这些现象,总结特点,概括平移的含义。
        (三)教授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要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开展教学活动,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有效发散、数学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为小学生讲授基础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锻炼数学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技巧性普及,让小学生可以自主、高效的开展学习活动。因此,让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和特点,将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学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再运用自身的数学专业技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它不仅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积累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还是学生数学思维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形成的主要阶段。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教师们应不断结合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效果,多角度、多方面地注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红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60.
[2]尹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9(35):59.
[3]辛建生.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