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茶”•观“茶”•品“茶”——基于幼儿情感体验,品鉴幼儿美术作品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孟巧丽
[导读] 幼儿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已有的知识、意愿,这是最真实的。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有兴趣爱好进行活动,有一定的专注力进行活动,这样才能在美的环境积极地进行美的艺术活动。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幼教集团浣纱幼儿园        孟巧丽

【摘要】幼儿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已有的知识、意愿,这是最真实的。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有兴趣爱好进行活动,有一定的专注力进行活动,这样才能在美的环境积极地进行美的艺术活动。本文将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比作“品茶”,从品茶三道程序“审茶、观茶、品茶”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关键词】情感体验  品鉴  美术作品
         《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的态度倾向。”由此可见对于幼儿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尤为重要,
        一、审“茶”——发现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误区,拓宽评价视野
        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 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因此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中必须要分辨出对幼儿评价不利的行为,发现在评价误区,改正其行为。
        1.错误理解幼儿的绘画语言
        孩子常常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要的、希望的寄托在画里,他们表达的时候是跟成人有所不同的,有时候是逆向思维,有时候是联想到其他实际生活与之相结合,有时候是他们的创作等等。一定要打开思路理解幼儿绘画所表达的语言内容,才不会对幼儿的作品评价有所偏差。
        2.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表达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我们却经常以群体式的教育方式来指导幼儿的画作,仅从构图美感上评价好与坏,往往忽视了幼儿在性别、性格及兴趣上的差异,难以窥探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幼儿的情绪情感,帮助教师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
        3.过分约束幼儿的自由创作
        教师常常会约束幼儿创作的内容、材料、时间、地点、独立与合作完成等等。我们作为与幼儿教师一定一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我们要拓宽我们的视野,解放孩子,还给孩子自由与创作。
        二、观“茶”——审视幼儿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现良好品质
        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地偏向”。因此要重视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



        1.学之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时,多数对活动过程感兴趣,将活动本身作为游戏来对待。幼儿的认知、情感、兴趣、需要、愿望、社会性的发展都会通过美术这种自我表达的手段,鲜活地反映在作品中。所以,美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幼儿的认知水平。
        2.学之专注力
        只有专注,幼儿才可能获取新的经验,创作出更高书水平的作品,也才能够实现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在一项任务上持时间、注意转移状况等来评价幼儿的专注程度。
        三、品“茶”——欣赏幼儿美术作品的内容,理解作品情感
        品茶,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对于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也是这样要了解幼儿的创作想法及情感表达,创作内容,充分了解其作品内容,才能正确评价。
幼儿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反映了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幼儿作品应该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反映,是对生活观察与感受的结果,而不是成人生活的反映。他们的每个作品是有情感在里面的,一定要理解其作品中渗透的情感。
        1.幼儿的创作想法
        因此幼儿作品应该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反映,是对生活观察与感受结果,而不是成人生活的反映。如果幼儿的美术作品中反映的内容及其形式跟成人无差,那么,很有可能是幼儿就是将成人的画作照搬照抄上去了,过度模仿成人的画作,也就失去了创作的意义。幼儿会把他们日常生活中人事物通过大脑的中转与加工,把他们价值观的事物用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有他们的意义所在。
        2.幼儿的情感表达
        儿童美术创作的表现不同于成人,相互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幼儿的作品内容应该与幼儿年龄相适应,是幼儿经验与能力的反映,具体而言,幼儿的美术作品应该反映幼儿的知识经验、认知、情感兴趣以及美术创作技能的发展水平。
        3.幼儿的创作内容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由于幼儿年龄特点不同于成人,也由于审美具有主观性,幼儿对于创作效果有自己的审美认识。幼儿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兴趣来运用线条、色彩、形象、材料、工具、手法等。美是相对而言的,你认为美的我不一定认为美,自然孩子认为美的成人不一定认为美。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
[2]李芳妃.幼儿美术基础 [M]广西.漓江出版社,2012.4
[3]李钊.和孩子一起涂鸦 [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