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马乐微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马乐微
[导读] 在小学时期,班主任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关键引导者,有义务对学生素质进行培养,对于小学德育工作,和学生树立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都存在着直接关联,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乐清市虹桥镇第八小学    马乐微

摘要:在小学时期,班主任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关键引导者,有义务对学生素质进行培养,对于小学德育工作,和学生树立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都存在着直接关联,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所以,小学班主任应该逐渐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给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品质、道德修养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习得的相关学习能力、道德价值观能够对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造成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加强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推动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应该重视德育有效渗透的作用,利用各种形式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当前班级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关系比较形式化
        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过程当中,班级的管理工作大多数都是由班主任独自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听从班主任的命令与指示,进一步执行。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导致班主任不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只能起到一些比较肤浅的作用,不能针对问题的根源进行解决,进一步导致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教学不能有效展开。
        (二)教师的综合素养较差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当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素养并不是很强,在进行班级管理渗透德育思想教育工作时,教育能力不够以及在教育方面没有经验,而这类教师,却是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的直接教授者。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发现,大部分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时,不管是班级管理工作或者是德育思想教育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使其工作状态都是低效率进行,甚至有的老师还可能给学生灌输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产生无法估测的损害。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学工作策略
        (一)应用沟通艺术管理模式
        沟通艺术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流达到了一定的艺术境界,使人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在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存在着年龄的差距,这一差距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了代沟,而这一代沟可以通过沟通艺术行为逐渐减小。班主任只有拥有耐心和细心,才能有效地运用沟通艺术管理模式。


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小学生性格不一,且非常突出,如果实行统一化的管理方式,就会造成更大的学习差距,但如果运用沟通艺术,就可以平衡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它是从小学生的心理进入,并从他们的思想里流出,从而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班主任应用沟通艺术,首先要从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始,然后再逐渐进入他们的心里,通过沟通慢慢地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直到其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班主任应以身作则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有很多特点,例如模仿性比较强、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等等,小学生对喜欢的教师会不由自主地模仿他们的行为举止。所以,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合理运用学生这些相关特点,这样德育工作能够进展得更加顺利。小学班主任在教学以及现实生活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牢记人民教师的主要职责,这样可以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及行为作风,只有保持良好的道德素养,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够为学生树立好榜样。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应该不断储存知识,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承诺,对学生应该做到言而有信,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现实生活中应该乐于助人,并且做到以诚待人。
        (三)以学生为本,合理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且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合理制定的班级教学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整个班级管理活动的高效实施。因此,小学班主任可以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和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行为准则之前,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对本班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进行讨论,积极发言,提出建议。然后教师要将学生的意见收集到一起,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将最后整理出来的内容作为最后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的参考。
        (四)丰富德育教育方式和内容
        在学生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德育教育是渗透其中的主要内容。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不可以急于求成,而需要耳濡目染、循序渐进。所以,小学班主任应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丰富教育内容。小学班主任应该从不同方面与角度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对中国传统节日加以运用,按照德育理念组织一些班级活动,例如,观看爱国影片、清明节带着学生去扫墓等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课后实践,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德育思想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实施的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丰富班级管理方式;以及以学生为本,合理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等措施,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实效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大海.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读写算,2019(09):53.
[2]丁卫东.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C]..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31.
[3]陈锦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新校园(阅读),2018(04):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