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学习如何有效衔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周叶萍
[导读] 进入初中阶段后,很多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加之课堂教学内容多、节奏快,学习起来感到力不从心、数学成绩呈现一定程度下滑,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中心学校    周叶萍

摘要:进入初中阶段后,很多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加之课堂教学内容多、节奏快,学习起来感到力不从心、数学成绩呈现一定程度下滑,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实际数学授课中,初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已有数学基础,依据教学大纲和目标来制定教学内容,不清楚初中阶段已讲解内容,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脱节。基于此,本文章对中小学数学学习如何有效衔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有效衔接
        引言: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艺术性的课程,它是人类在思维过程中自由创造的结果。而学生由小学阶段的学习进入到初中之后,受到教材、心理、外部环境、教学方法以及课时等方面因素的变化,很多学生都会感到不适应。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需要能够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文章就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小学与初中都是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培养学生数学的理解和领悟能力非常重要。在实际的中小学教学中由于两个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各不相同,数学教学的内容、知识量、难度也各不相同,以致很多学生升入初中后,在数学学习中会感觉不适应。所以做好中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衔接,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接受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做好教学衔接,学生进入初中后,才能更好地提炼出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促进初中数学知识的顺利掌握。
        二、中小学数学课堂衔接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数学教学概念不够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够深入,课堂教学概念缺乏认知,降低了学习的内容和背景;(2)忽视了数学本质教学,课堂教学中不重视本质讲解,数学授课中对教材内容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课堂教学中不重视教材基本能力的突出,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3)教学中不重视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与信息技术的深入结合,教学内容无法体现出直观化的信息;(4)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核心素养的发展,影响到自身素养的发展;(5)课堂讲解未能与实际进行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学中未能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引入到课堂之中,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影响到数学学习效果,降低课堂教学质量。
        三、中小学数学学习如何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优化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实现心理过渡
        新课程标准大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含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知识面更广,知识深度也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加。相比于初中阶段其他科目的课程来说,初中数学科目的相关知识不仅具有抽象度高、逻辑推理性强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知识难度大的特点,不仅教师感到教的难度大,很多学生也感到学的难度比较大。


因此是在实际组织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自然、顺利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实现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与初中数学知识学习之间的衔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大对于信息传递相关问题的重视程度,深化学生对于数学题目的理解,进而有效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的难点以及重点,在反复强调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疑难问题,完成学习方法的转化。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知识难度,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初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心理过渡,促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达成初中数学的学习目标。
        (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交流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侧重点是对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呈现,而中学数学的教学则比较抽象。小学数学教师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常设计数学教学示范和直观形象观察,也更经常地使用实验操作;中学的数学活动一般按照“问题情况—建立模型—解释解决—应用扩展”的研究方法进行,重点是创建抽象的数学模型和相对较快的教学速度。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交流,能够感受和学习彼此的课堂教学方法,而且中学数学教师高效而严谨的教学风格,同小学数学教师精湛而生动的教学方式,相互间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三)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转换
        小学数学是在用字母表示数、式的基本上,借助等量关系引出方程,接触方程的时间肯定没有算式持久,不喜欢也不知道如何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即使看似方程30+15=x,实则仍是算式等问题普遍存在。而初中方程比例加重,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解方程比列算式简便的题目作为范例,如盐水中盐的质量分数或课本上瓶子正放与倒放其中的变与不变的等问题,进而体现方程思维的独特性与简洁性。其实,方程是一种顺向思维,关注从条件到结论的一步步推进,而算式是逆向思维,正如此也有人会一定角度地认为算术更能反映逻辑性与严密性,更能训练思维,但从方程所寻求的量与量的平衡、推演、建模,那绝对是单线思维的算术无法相提并论的具体举例:班级男生15人,女生比男生2倍少6人,求女生人数。学生采用的肯定是列算术。如果改为:全班54人,男生比女生的2倍少18人或者男生的2倍加上女生的3倍是132人或男生的3.5倍减去女生的2倍是67人,均分别求男女生人数。小学中的对应、消去、图解、方程法都能解决,可能上述题型还算简单,但复杂题目肯定会前路阻碍。选择最优方案也是初中需要学会的一种技能。
        结束语
        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衔接,是对不同教育阶段内容的一种贯通。数学教育体系秉承着由浅及深的方式,从小学阶段的数学认识到初中阶段教育的数学思维,都是数学教学的深化和拓展。数学衔接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以小学数学为基础,更好地掌握初中数学,并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寿青.中小学数学衔接中的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37.
[2]汤莎.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有效途径的思考与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31.
[3]曲贵彬.中小学数学学习如何有效衔接[J].黑河教育,2019(02):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