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教学,探索生活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赵玲艺
[导读] 唯物辩证法提出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着,没有绝对孤立的东西。学习亦是。教学一词虽然由“教”和“学”两个字组成,但是教师的教是学,学习如何更好去教;学生的学也是教,在教会他人的过程中更好地学。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萧江镇第一小学     赵玲艺

摘要:唯物辩证法提出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着,没有绝对孤立的东西。学习亦是。教学一词虽然由“教”和“学”两个字组成,但是教师的教是学,学习如何更好去教;学生的学也是教,在教会他人的过程中更好地学。所以本文将立足于英语学科,在观摩他人上课,日常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关注中发现学习中的联系,获得教学启发,致力于有效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联系、启发、有效教学
        一、引言
        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兢兢业业,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结果却发现学生和家长对学习最关心的时候是期末成绩出来之后。难道只有期末试卷的成绩能够评定孩子的学习所得和教师的辛苦付出?教与学的过程并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或孩子的单人演出过程。成绩是一时的,但学习和成长是长久的。“学习成绩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在学习成绩之外,我们还有生活这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都希望祖国的花朵尽情绽放,我们的学生全面发展。花儿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树根在辛勤汲取养料,知识就像养料,唯有多学习,人生才会开出美丽之花。
        二、课堂学生学习状态反馈
        笔者曾跨段教学,不同年级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低段年级学生偏爱游戏,在课堂中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高段学生有更多的自律性,但有时理解浮于表面。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堂学习兴致较低,不爱发言;二是学过的内容总是遗忘较快;三是敷衍作业却分外在意自己的成绩。同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心应手,有的勤学苦练,有的知难而进,还有的自暴自弃。“对自己学习能力有信心的学生有一种自我胜任感,表现出来的是对学校生活有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的动机[2]”。教无定法,学无止境,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让学生多一些信心和兴趣呢?
        三、从学习与学习过程中各个因素的联系中探索教学启发  
        史学家章学诚曾有建议即“学必求其心得”。本文将根据英语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的指导,探索学习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获得教与学的启发。
        启发一:学习与生活互相融合。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雨后的彩虹,路上清洁工的身影,妈妈的手艺等都是随处可见的教育契机,我们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呢?美国学者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一切教育中有生活的影子。所以在求学的漫漫旅程中,学习总是与生活互相融合。
        1.生活中有交流
        英语是一门非常生活化的科目,它是在生活中动态形成的,正如一个小孩并不是出生就会懂得自己的母语。我们是在周围的环境里去听去说的过程中学会说话和认字。英语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接触的环境有限,但哪怕只是一节英语课堂,教师也可以尽力去营造一个英语氛围。通过简单的“Good morning早上好”的问候,或者课前自由交谈询问今天星期几或今天心情怎样:“What day is it today?”“How are you feeling?”我们可以为能够搭得上话的学生带去成就感,也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带去一些好奇感,同时,这样的交流也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2.生活中有过程   
        相信在校学生都会有跟随自己家人购物的生活经历,所以上课老师从生活出发,构建John和妈妈去商场购物的情境,在挑选短袖的环节中学习重点句型和有关尺码的表达,为核心句型做好铺垫,如此,学生顺利进入文本学习。
        启发二:学习与学科知识互相补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中的三个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成就,不可分割。
        1.教与学相辅相成
        在同一个教室里,学生总是不同的,不一样的认知风格和理解方式也给有着丰富的学科知识的教师带来很多挑战。但是小学生群体的共性也为教师能有效教学带来了希望。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多为兴趣驱使,所以这也启示教师可以多些包容和豁达。
        2.关注丰富的教材资源
英语学科所用教材是人教社PEP三年级起点英语教科书。这部教材包含教学录音磁带,教学动画光碟等丰富的教学素材。其中每个单元第一页都配有主情景图,通过观察,教师就可以紧紧抓住单元主题。
        3.关注在教材之外
        英语的知识是网络式相连的,我们可以有机会在站在云端看森林,利用自己的学科意识帮助孩子建立学科概念,这样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去连接自己的知识储备。
        启发三:学习是与周围人共同协作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我们不仅会在课堂上学习学科知识,更应该利用课堂这个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开口说英语,学生才能真正学会用英语。
        1.在体会之中去积累
        当婴孩长大认识冰箱,认识冰块之后,那么当他们从冰箱里拿出一块冰,他们感受到了冷。同理,当孩子们还没有接触英语或接触过零星之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丰富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多一些积极认识,如此,学生也能多一点好奇,多一分兴趣,多一份学习的动力。毕竟在英语的知识海洋里,我们能够做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欣赏跟唱有趣的英文歌曲,跟读英语绕口令,进行卡通动画的配音和人物角色扮演等等。
        2.在感受之中去经历
        当人的某种需要满足之后,他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孩子是成长中的人,他们在低段学习时候更喜欢游戏或玩耍,但是随着他们长大,他们也会有新的需求。所以老师作为学生的协助者,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孩子去经历、探索生活。
        3.在参与中去合作
        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曾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他指出在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这些活动中,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达到50%、75%和90%。另外“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获得的更为巨大。”这也启示我们在英语课堂中可以多多实现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提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英语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多听多看多开口,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生活中,多感受,多体会,多理解,再投身于生活,去参与,去合作去实践,这不仅适用于学生的学,也适用于老师的教,教与学总是一体的。教与学的路上,道阻且长,我与你同行,一路风景依然在。
【参考文献】
[1]周彬.《课堂密码(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4.
[2]韩桂凤.《现代教学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48
[3]陈鹤琴.《怎样做小学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