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张玉艳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张玉艳
[导读]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阅读教学是语言的输入过程,写作则是语言的输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山青云小学     张玉艳

摘要: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阅读教学是语言的输入过程,写作则是语言的输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必须立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借助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引言:阅读和写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难题,大多数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知如何进行阅读,不知道怎样才能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对写作更是具有强烈的畏难情绪,在写作时经常感到无话可写也难以在作文过程中写出真情实感,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展开更有效的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和写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更能在写作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采用读写结合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通过读写结合教学,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效理解文章、感悟文章,从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学习语言文字表达技巧,为后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但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读写分离的现象,实际上阅读和写作应该是相互补充、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方法,加强阅读和写作的联系,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灵活安排学生的作文任务,可以根据学生的情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阅读提供基础。
        二、当下教育模式的现状和缺陷
        显而易见,当前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学界同仁的认可,但目前的实施效果是不如人意的,许多教师往往因为缺少读写教学的经验,仅仅是布置课下的练习作业,课上还是一如既往地注重学生的读、背能力,而忽略了课上读写能力的培养,没有做到真正的读写结合。而传统学习模式,阅读往往只限于教材,教师布置给学生的练习总是限定于一定时间和一定的题目,没有体现出新课改要求下的灵活、科学、兴趣三个方面,这样学生给教师的反馈总是单一刻板而没有参考价值的,显然是不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分析
        (一)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读写结合的意识
        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拥有读写结合的意识,这样才能为激发小学生的读写兴趣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接受教师的引导;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与课程培养目标相互结合,保证学生在进行读写结合学习时拥有良好的思考能力和习惯,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并逐步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学习意识。
        (二)掌握阅读方法,提高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绝大部分还是通过兴趣来指导自己的阅读,如果对一篇读物感兴趣,那么就能长时间地进行阅读,但其实阅读也是需要讲究方法和提升效率的。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要针对阅读方法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常规的阅读方法一般是:先通读浏览,然后深入品读,最后评论摘录。其中,教师应该讲解浏览速读的方法。小学阶段的文章不会是长篇大论,因此通过第一步的速读,学生基本上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文体和自我需要来进行高效率地获取信息。在通读结束以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
        (三)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阅读量的增加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抽象情感,但阅读量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求快,首先,要给予小学生广阔的阅读平台。例如:在班级内建立起“读书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阅读需要摆放相应的书籍,确保书籍具有正面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逐步培养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阅读文中的“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等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课文中已经描写了班长‘沉着’指挥战斗,为什么还要让敌人走近了再打?作者这样写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角度进行切入,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深入挖掘教材,读出新意,加强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内容都是经典文学,文章构架、写作思路、语言运用及情感表达都有其独到之处,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其阅读潜能,深入地阅读文章,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的优势,深入了解文章主旨,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独坐敬山亭》的学习中,我们除了要读懂这首古诗,还要领略诗中描述的独特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的表达手法。加强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文章意境的感悟与学习。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引导学生对一些特别优秀的文章或奇特的表达手法、表达方式的段落进行仿写。例如:仿写《夏天里的成长》第二自然段。仿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束语
        总之,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对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将读写教学融入到课堂教育之中,发挥教学的积极作用,在阅读中善于从课文中挖掘有价值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理解与运用。通过读写教学的方式,能够让阅读和写作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荣.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04):27.
[2]高凡晓.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9(04):83.
[3]黎文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0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