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剧在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张敏红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建立情感联系的重要时期,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开发课堂,不断创新,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雨金九年制学校      张敏红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建立情感联系的重要时期,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开发课堂,不断创新,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情景剧在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情景剧;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小学阶段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其是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新时期背景下,教师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加以创新,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学时,合理应用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推进我国现代课程改革进程,为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教学质量,本文将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希望可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之所以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是因为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都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不利于学生较好地、独立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样就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文课堂的纪律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教师的管理方法上。由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生慢慢会对学习语文产生厌倦心理,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学生能力得不到进步。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改变原来的教育方法,不能让学生散漫地学习。另外,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交流和沟通,学生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不理想,还容易导致对语文产生厌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长期下来就会让学生形成一种单一的思维,不懂得变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知道换种思路,不会主动查询不认识的生字。
        二、情景剧在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方式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述知识而学生则是教学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之间没有有效互动,学生也没有参与到课堂当中。这样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因此丧失了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效率也低下。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应当改变教学观点,注重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课堂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好的课堂氛围,将“说教式”的方式改变为“引导式”或者“问答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这种共同合作的模式提升课堂效率。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模式中获取知识,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转变主体对象,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新课改的发展首先应该要做到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让学生被动地学习课本知识。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及时加以引导。教师跟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个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多方面的教育,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认知,投入真情实感和学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鼓励学生敢于寻找答案,追求更多的学习思路,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融情入景,寄托情感教育
        情景创设的最大优势便是引发情感共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带领学生在知识教育的同时进行情感教育。因此,“融情于景”,即在所创设的情景中融入感情,是小学语文课堂应用情景教学法必须关注的。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将课堂回归生活,以学生最熟悉的情景激发其真实的情感反应。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教学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打造情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课本内容,体验生活,热爱语文与生活。
       (四)合理应用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从作者角度去认识与理解复杂的课文内容小学阶段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艺术来为学生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语言艺术的科学应用能够进行生活实际合理创设,同时带入真实的情感色彩。例如在朗诵课文时,可以基于文章情感科学应用感叹、惊讶、好奇、疑问、悲伤、快乐等语气进行课堂气氛的合理创设,使其高度符合课文内容,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具体情境,进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中心思想。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当停留在课文表层,还应开发更多环节和内容。借助情景教学法,学生能够深入课本,体会作者真实的情感,并形成自我独到见解。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形式的转变、情感教育的开展以及课堂风格的转变等方式来创设课堂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信心,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华.小学语文中低年级口语交际如何创设情景[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S1):81.
[2]雷天兰.小学低年级语文情景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18(06):100.
[3]魏丽红.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情景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34-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