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袁圆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瑞安市潘岱小学   袁圆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基于此,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提升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能够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进行不断培养和锻炼,确保学生能够持续且全面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所谓“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过程这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深度和质量。为了更好地引入深度学习模式,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策略,让语文教学更有深度,最终令学生成为真正具有独立思想的人。
        一、深度学习的概述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较新的学习理念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如黎家厚等人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准确的理解基础知识之后,以批判性的思维进行进一步学习,并对新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与浅层的学习相比,深度学习不仅是指学生要准确、熟练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迁移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主动地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同时还要学会批判性地接受与整合自身的知识框架。
        (二)深度学习的意义
        深度学习跟机械学习与浅表学习是具有一定区别的,深度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其次学生应该将新思想和新知识与旧思想旧知识相结合。将旧知识带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判断并可以随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深度学习包括对学习投入的程度、思维的层次和认知体验等等很多方面。追求有效的学习和对问题真实的解决是深度学习的基本要求。深度学习的目的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力发展能促进学生的提升认知水平、判断力、创新力。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一)紧扣疑惑点,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而语文学科因其开放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为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教师在设置语文课堂的问题时,应紧扣学生可能存在疑惑的方面,多以开放式的问题进行设问,锻炼学生批判、质疑、创新等高阶思维的发展,而避免用封闭式的问题限制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用心研究教学内容,发现课文之中存在的疑惑点,或者看似矛盾之处,巧设问题进而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深度的思考。此外,创造力是高阶思维的核心所在,而语文学科因其人文性较强,在很多问题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发学生的想象,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而不只拘泥于特定的回答。



        (二)联系生活基础,引导小学生深度理解阅读文章
        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使他们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深度学习,只是深挖教材还不够,仍需要以生活为基础,从而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所讲解的阅读文。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也并不会有太多的体会以及深入的思考与理解,那么,教师可以针对这个现象,在阅读教学中,利用生活问题来有效结合教材知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提高理解能力,为以后的初中、高中学习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父爱之舟》时,为了使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真正感悟到文章所表达的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平时父母对自己怎样的行为让自己瞬间感受到母爱或者父爱的温暖。那么,通过学生结合生活的感悟与体会,相信可以更好的实现对这篇文章的深入学习,深切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三)科学翻转,引导自主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理解记忆的、涉及高阶思维、强调迁移的学习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微课课件,展开翻转课堂的学习。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彻底翻转了过来,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能在课余时间自主展开学习,发现问题后则在课堂交流活动中进行讨论,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不用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讲授知识,而可以将教学焦点放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方面。
        (四)利用语文实践,促进深度感悟
        语文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拥有深度感悟的最佳途径。实践,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某项活动,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与体验,这种体验无可替代,更不可能通过文字描述得到。例如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讨论”,它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项目。课程标准对“讨论”的要求很低,只有“乐于”参加、“积极”参与、“敢于”发表意见这些基本的要求。不过,统编语文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到六年级下册,一共安排了十一个讨论类的专题,名称分别为:“图书借阅公约”“身边的小事”“春游去哪儿玩”“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朋友相处的秘诀”“制定班级公约”“父母之爱”“意见不同怎么办”“同读一本书”。每次训练,都通过小贴士提示训练点。将这些训练点按顺序汇总成上表,我们会发现,这些训练涵盖了活动规则、听说内容与听说技巧等多个维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也就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深度提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目标。另外,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根据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来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并且能够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丽.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时代,2019(36):13-14.
[2]陆环宇.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新智慧,2019(32):64-65.
[3]叶秋英.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实践摭谈[J].新课程(小学),2019(11):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