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 游越艳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游越艳
[导读] 数学教学中,老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他们深入课堂学习,并在问题情境的指导下进行相关内容的思考,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冶金小学     游越艳

摘要:数学教学中,老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他们深入课堂学习,并在问题情境的指导下进行相关内容的思考,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借助情境创设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对已有的知识加以应用。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方法
        引言: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普遍比较多动,并且对多种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小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积极给他们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运用提问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还不具备成熟的认知能力。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较差。但他们对一些未知事物却有浓厚的探究欲。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将学生的这一特性充分利用起来,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快速思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情境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个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在讲台上向东先走五步,再左转向前走四步,接下来,再左转向前走五步,那么,这个时候,小明面向什么方向?如果想要快速回到原来站立的位置,他应该怎么走?教师让学生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并说出小明的路线图。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材和生活情境进行有机融合,用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为可视化生活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其实践应用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性地挖掘潜藏在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并将其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利润与折扣”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地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要求相应的学生作为超市的售货员,而其余学生则作为顾客的角色购买物品,在购买的过程中,“顾客”和“售货员”均需要按照商品价格与折扣计算出实际应付价格以及利润,以此切实有效地加深学生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仅仅充当引导者,几乎所有环节都由学生群体完成,增强超市购物的真实感。
        三、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创建认知冲突情境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挑战性、探究性情境为主,找准提问重点,为学生创建认知冲突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只有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营造情境:“36、93、510能被3整除吗?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具备什么特点与规律。”然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数哪些能被3整除。设计一系列的认知冲突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在探索新知识中全面分析,找出知识点。学生在使用知识与方法时很容易因粗心大意而犯一些错误,此时教师就可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教学,借助于认知冲突情境来刺激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与探究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在完成教学后,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试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问题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数学知识。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常常缺乏趣味性和有效性,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提问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教学内容着手,创设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实现有效学习。例如,在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一个《西游记》里猪八戒分苹果的故事:师徒四人一共有50个苹果,八戒发现没有办法平分,便列出了一个式子:50÷4=10...1。八戒大方地说到:“你们三人吃十个,我吃那剩下的一个就行。”而当孙猴子看到八戒的分法以后立刻喊:“八戒讨打!”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能不能发现八戒的小心思呢?通常,学生在趣味故事面前能够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分析数学问题,给情境教学创造新的意义。
        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比较明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以学生的成绩来定义学生的好坏,而是应该充分尊重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针对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学理念比较传统的教师就比较容易挫伤到他们的自信心,哪怕可能教师只是无意间的一句话。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给学生创设比较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保证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情。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深度影响下,教师有必要积极转换教育思维,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采用更为具象化的教育方式,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开创情境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更为开放和谐的教育环境。当然,此项工作并非一蹴而就,教师需要花费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寻求新形势下的情境创设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契合素质教育需要,促使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自己所需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研究[J].侨园,2019(10):157.
[2]刘锦州.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0):185.
[3]徐晖.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探究和创设方法[J].新课程(上),2019(10):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