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 肖兴文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肖兴文
[导读] 在小学数学知识中,概念是典型的抽象性知识,这种抽象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比较困难,也是很多教师认为棘手的教学难题,相关内容的教学效果一直难以令人满意。但是,概念又是学生学习数学无法绕开的基本内容之一。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天府路小学     肖兴文

摘要:在小学数学知识中,概念是典型的抽象性知识,这种抽象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比较困难,也是很多教师认为棘手的教学难题,相关内容的教学效果一直难以令人满意。但是,概念又是学生学习数学无法绕开的基本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突破概念这一学习难点,为继续深入学习与之相关的其他数学内容铺平道路。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中年级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概念教学;策略
        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很难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意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意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无论数学学习还是其他科目的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学习都是学科认知的基础,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没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何作用,就无法将其应用到实处。所谓数学概念教学,就是将一些数学概念用更生动具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确保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与练习中,明白每个数学公式或者符号在具体情况中代表怎样的内容,善于结合数学概念展开分析、推理与归纳等工作,从而顺利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大概有五百多个,如果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对数学概念的记忆,那么五百多个概念的记忆工作将会是十分繁重的,而且似懂非懂的学习状态也并不能让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精准而迅速地调动所记忆的数学概念解决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多思考与了解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小学中年级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
        (一)综合考虑,组织合理化的教学过程
        现代化的课堂中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设计。因此,数学教师在制定概念教学的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和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路径,遵循“引入、理解、巩固、深化”这样的步骤,在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之后掌握。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完全掌握教材中的数学概念,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例如,讲授“平均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死记硬背定义中走出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一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平均数,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估计平均数、找平均数,在此基础上再说一说平均数的特点。二是要为学生创设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情境。例如,四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学生的回答有好几种:班上不是每个学生身高都是130厘米,有的比130厘米高,有的比130厘米低;班上学生身高在130厘米左右的比较多;估计学生进入五年级后身高会达到135厘米。



        (二)引导教学,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新课标改革认为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要求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由于性格或者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课堂上显得尤为的活泼,当然还有一些学生相对来说可能比较沉稳,但是面对这种现象是否可以深入思考一下,其实这些相对活泼学生有时候的一些想法其实是有代表性的,只是有的学生不喜欢口头表达。在此基础上,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特别注意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奇思妙想”,以自己的创造力将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例如,在讲三角形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可能会以实体的三角模板观赏或者其他方法来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但是要是有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提出他和教室里其他的两个玩的很好的小伙伴之间也是一个三角形,这也是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其实这个“点”也是一个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的很好地点,并且还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三)抓住关键,通过运用真正掌握概念
        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是用语言来反映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以感性思维为主,理解能力较弱,难以理解以精炼、抽象、概括的语言形成的概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突破这一难点又是必然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概念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经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的渐进式体会概念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把概念中的抽象性内容转化成一些简单、易懂的形象性内容,再把与之相关的每一个字都讲解到位,充分发挥低年级学生记忆力好的特点,做到先用记忆学习概念,再逐渐消化深入理解概念,最后通过运用真正掌握概念。
        (四)实践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一般都是直接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机械化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的对学生的吸引力锐减,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长期下来很有可能会产生厌恶学习数学的消极心理。在现代化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性的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数学概念,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重点学习数学概念相关知识,并针对学生特点设定概念教学策略,不断为其提供优质的概念教学资源材料,使学生不断深化、内化数学概念,在脑海中构建起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淑云.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2019(23):51.
[2]周建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9(30):63-65.
[3]马丰琴,邢彦红,梁守燕,邢延奎.小学中年级数学抽象概念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56):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