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渗透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龚树华
[导读] 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各阶段的教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

广安市前锋区护安初级中学校   龚树华  638550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各阶段的教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而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是人们取得人生成就的基础,如果道德与法治观念不正确,就容易使人误入歧途。此外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包括很多道德所提倡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学生们的道德水平,本文概述的内容为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情况及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前言:一个具备高道德水准和正确政治观年的人,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创造更多的辉煌。而道德观念不正确的人则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更多的挫折,在小学阶段法治教师就应该发挥法治课程的长处,在教学当中融入德育教育。在所有学科中,法治课程包含的道德内容是最多的,也是比较全面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德育理念进行渗透,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在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的优势
        教师要抓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德育的课程.[1]法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跟德育教育目标是相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善恶,明白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是要积极的去做的。学生只有思想道德观正确,道德水平高,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往正确的
        发展,否则就会因为对社会造成了危害而受到管辖。德语课程的目标和法治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在其中开展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有一定的时机优势。初中时期学生的各方面认知和观念的雏形已经形成,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这总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会影响到学生认知和观念的最后定型,并影响其一生。此阶段学生在道德方面需要教师进行谨慎、认真的引导,法治课程中有很多道德内容,在其中渗透德育,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而法治内容可以说是道德内容的升华,学好法治对学生的德育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在法制课程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法治课程中所包含的德育资源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在法治课程当中渗透德育,有法治教材作为支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德育教学,因为德育教学对开展本来就对学生学习法制课程具有推动和补充作用。法治教材中很多教材内容正式德育教育中所需要的的内容,教师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起到德育效果。
        另外法治课堂氛围也是非常适于德育渗透的。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是与道德和法治相关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用一定的方法来营造适合道德和法治学习的氛围,借助这种氛围来进行德育渗透,能够起到提高德育教育效率的效果。



        二、初中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扎根教材,解析实例
        在法制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可以减少搜集德育内容的时间,直接借用法治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从一定程度上讲,法治教育是包含在德育教育之内的,凡是法律禁止的行为,也必然是道德所不允许的行为。道德与法治在初中教学阶段主要对学生个人道德意识以及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与规范,[2]法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这与德育教育的目的是相一致的,因此教师在制作教案的时候,需要根据法治教材进行归纳、梳理和提炼,并在其中增加德育因素。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科书中的实际例子,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观看教科书中国庆节“大阅兵”的宏伟场面,并根据相关的文字内容,体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等内容,丰富自己的德育知识,矫正自己的道德观念,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2.在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加强互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能够有效地实现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3]在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有很大优势的,大多数同学的德育水平都能通过法治教学得到显著的提高,这是让教师们感到欣慰的。不过,教师不能因此就得到满足,停止在德育道路的探索,德育教育开展之后,教师还应当关心学生的进步情况,以及他们的道德认知是否正确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互动,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教师可以提问相关问题,通过学生们提供的答案就能知道其德育水平现状,及进步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德育调整。
        如教师可以以时下热点事件作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两会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就时下热点引导学生发表看法,如最近发生的学生扶倒地老人反被讹的事件,教师可以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引导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大多数同学都对老人和家人在承认“讹人”事件后拒绝还回赔款的事情进行了强烈的谴责,没有学生认为老人和其家人的做法是正确的。这说明学生们的道德观念都很强,也具备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假设在提问中,教师发现有些同学认为老人讹钱的方式是一种赚钱的方法没什么值得谴责的,这时候教师就要引起注意了,要针对该同学进行重点的德育教育,直到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形成正确的观念为止。
        结语:在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要做的就是用对方法把这种优势发挥到最大。教师可以教材为依据,多举例子、增加互动等手段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并在结合新课改,借助良好的课堂氛围等做好德育工作。
文献引用:
[1]韦仕飞.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渗透[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6):16.
[2]黄献忠. 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 成功:中下, 2018(11):81-81.
[3]杨洋.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C]//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 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