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的有效班级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范燕清
[导读] 学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的,所以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班级的领头人,班主任承担着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管理工作。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第二小学  范燕清  514439

摘要:学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的,所以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班级的领头人,班主任承担着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承担起管理责任,分析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创新管理思路,找到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有效 班级管理 策略
        引言: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还需要关注班级各方面的建设,这对班主任而言是挑战,也是提升的机会。基于此,在进行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应当研究当前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制订优化班级管理的多种策略。为此,既需要研究成功的班级管理案例,又需要对本班学生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目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现状
        (一)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部分班主任受传统教学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影响,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习惯占主导位置,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师生间的交流较少,过于生疏或者淡然,不利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开展,学生出现了问题也不能积极、主动去寻求班主任的帮助,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忽视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干部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桥梁,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参与力量之一,班干部队伍素养是否过硬,是否经得起考验,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从实际的班干部队伍培育情况来看,还存在班主任重视程度不够高、班管部选举和培养制度落后的问题,影响到班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和班级管理效益的提高。
        (三)理念不正确
        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是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先导,但是从当前的小学班主任理念形成情况来看,部分班主任同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重成绩和忽视能力培养的突出问题,自然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高效地开展和实施。
        二、小学班主任的有效班级管理策略
        (一)树立正确管理理念是基础
        小学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全面摆脱应试教育理念带来的影响,积极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进一步转变自身角色,更加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继而在正确班级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助力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效益的不断跃升。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围绕学生来展开工作,积极地将班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学生成长和助力教学效益提升上,并积极地推进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实施,进一步强化对班级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要转变自身角色。


需要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积极地和小学生做朋友、做伙伴,倾听学生的心声,回应学生的诉求,并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继而让班级管理更有温情,更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二)锻造干部队伍,共助班级管理
        班干部是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能帮助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大体想法,以便班主任根据这些及时有效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能。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培养班干部队伍。首先,优选班干部。对于班干部的人选,班主任要选举那些乐于助人、公平公正、乐观开朗、善于沟通且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并在班干部选举过程中积极听取班级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选取自己信任的人当班干部以便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其次,培养班干部。班主任要向班干部传授一些管理和交流的经验,有效激发他们的管理热情,不断提升他们的管理技能,并且给予他们管理的机会,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最后,监督班干部。班主任要在固定的时间段考察班干部的工作,不断纠正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让班级学生监督班干部的工作,从而有效优化班干部队伍。
        (三)德育教学
        德育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班主任需要研究多种德育教学方式,比如语言引导、游戏教学、实践活动等。例如,现在的很多学生都习惯了家长对自己的付出,从而弱化了感恩之情。鉴于此,也为了提升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笔者设计了一个以孝为主题的班会。具体来说,在班会上,笔者给学生假设了一个情境,即如果你能和父母互换身份三天,你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在学生开始思考之前笔者特意进行了一些图片的展示,在图片中,学生可以看到父母为自己做饭、洗衣、买东西的场景。很多学生因此有所触动,想到了父母平时对自己的好,因此,对于这个假设的情境参与度极高。比如,有学生表示要为父母做晚餐,还有学生表示要为父母讲故事。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次主题班会的效果极好。所以,班主任应当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设计多种德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获得思想品德的提升。
        (四)家校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班主任的悉心指导和耐心教育,还需要和家长建立统一战线,家长和学校共同给予教师平等合理的教育权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此话道出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有利于学生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消除学生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因此,家校结合,可以推动学生健康发展也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发展的基础阶段,对之后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而言,班主任应当认真研究小学阶段的教育特点,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将班级建设得越来越符合学生的期待,并促进他们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尚博.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38):205.
[2]陆思含.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0(31):220.
[3]郭红梅.探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求知导刊,2020(22):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