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蔡宁宁
[导读]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也在不断增多。事实上,家庭留守儿童是农村教育的一个特殊部分,“留守”一词也会对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成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安徽省宿州市砀城第一小学   蔡宁宁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也在不断增多。事实上家庭留守儿童是农村教育的一个特殊部分,“留守”一词也会对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成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教师应在教师改革的背景下,采取多种方式关爱儿童,开发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
        引言: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守因材施教的要求开展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重点
        1.能力内容
        学习任何科目都应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与小学语文相比,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较难。教师应重视小学数学素养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与价值观内容
        农村小学教师应充分重视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探究,但是数学探究式学习难度大,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保持坚韧和耐心。
        二、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兴趣低的成因分析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乡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老师不仅应该关心学生,而且应该为学生提供有用的知识,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
        一是内部因素。部分留守儿童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效率较低。逻辑思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数学公式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这种学习习惯和方法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即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仍然选择背诵,结果导致留守儿童对数学的喜爱程度降低。
        二是外部因素。外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方法不当;二是家长支持不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仍坚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父母为了可以让孩子生活过得更好,会到城市进行工作,把主要责任交给老师。
        三、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兴趣的措施
        1.应用多媒体教学,简化教学知识点
        留守儿童自身发展不足,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数学知识往往难懂、抽象复杂。数学教师应简化教学过程,使相应的知识具体化,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数学知识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使其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一些留守儿童由于性格内向,不愿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数学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学习兴趣和能力偏低。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一章中,老师就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物品,如玩具等,把超市里的玩具放到全班同学面前,并把相应的价格放到每件小物品上,全部以分数的形式体现出来,老师选择一个学生完成课程,然后扮演超市老板的角色。老师们可以选择那些更开放和更有表现力的孩子当作顾客,若选择内向而不愿讲话的留守儿童,可能会失去更多上课时间。
        3.合理开展课数学实践活动
        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实际,考虑校外实习的问题。农村小学离城市很远,交通不便。教师可开设习题课,使学生在自然的基础上感受自然、体会数学。学生们经常感觉到数学生活比书本生活更加感性和生动。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
        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教学策略
        1.加强情感沟通,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由于缺乏亲情,许多孩子都没有做好与外界接触的准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沟通的主动性,遇到学习困难时不会主动与老师沟通,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除了教学之外,要贴近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让学生受到老师的尊重、爱戴、信任和认同,使学生主动接触教师,并正确指导数学学习,避免学生的反感,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发展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在心中形成对数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老师要积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耐心地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帮助留守儿童消除自卑心理和恐惧心理,提高学习能力,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情感教育感染他们,帮助留守儿童重新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心理状态
        教师应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到一些父母为了维持生计,只能外出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但是孩子具有一定的独立能力,让孩子成长;有些家庭是单亲家庭,父母独自外出工作等等。不同的家庭背景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老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原因:学生的家庭条件,如对棕榈树的感觉,以及对学生的帮助和指导,因环境而异,例如,有些父母被老师落下了,他们的感情破裂,自卑,性格孤僻,对数学缺乏兴趣。在此期间,将以小组比赛、合作探究等形式,推动班级进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共同学习的快乐,逐步打开数学学习的心扉。
        结论
        综上,由于家庭情况,留守农村儿童得不到家庭照顾,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自信。所以,数学教师应关心和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共同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和成绩,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促进留守儿童的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况高俊.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0(30):126-128.
[2]吴胜松. 基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付士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研究[J].小学时代,2020(15):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