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戚越常
[导读]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借助奥尔夫教学法引领学生参与艺术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不同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参与,当学生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之后,学生将主动投入其中,凭借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完成音乐知识的掌握与艺术表现力的逐步提升。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第五小学    戚越常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借助奥尔夫教学法引领学生参与艺术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不同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参与,当学生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之后,学生将主动投入其中,凭借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完成音乐知识的掌握与艺术表现力的逐步提升。基于此,本文章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应用策略
        引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作为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开始应用于基础教育的音乐课堂中,不仅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更增强了教学的独特性和生动性,有助于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其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小学教育是人们接受系统性教育的起点,此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关乎着学生今后音乐情感以及艺术素养的培养。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在世界上享受盛名。他创作的音乐教学法被称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奥尔夫教学过程中,空间既是根基,也是最终呈现,同时强调对声音的探索,将狗吠、汽鸣这类无组织的自然声响和乐器发出的有组织的声响相结合。通过元素的训练,让学生自发地对曲式进行探索。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奥尔夫也非常重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但不同的是,他并不忽视模仿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当然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也应当对教师进行模仿,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时,也就是他们创造欲有了萌芽的时候,教师应当转换角色,成为一名情境创设者和引导者。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把握,优化声势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主要包括节拍、声音、感觉、律动和速度等方面,懂得欣赏音乐的人会更注重音乐作品的节奏。对于小学生而言,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音乐学习基础,对节奏不再陌生,但由于受思维的局限,很容易将节奏和节拍混淆,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将节奏练习作为声势教学的主体内容,让学生领会和把握节奏。这就需要教师按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不断调动学生对节奏练习的积极性,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更熟练地掌握声势训练的一般规律。其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感知和把握节奏的能力,不同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不同,对于小学生而言,此种差异更为明显,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观察,给予适当的指导,逐渐引导学生加强对节奏的把控。比如,在歌唱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式,在学生体验节奏后,将歌词以“说”的形式填入到已经学习的节奏中再进行教学。



          (二)组织游戏教学法,提升音乐学习趣味性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是引导小学生唱一些儿歌,小学生跟着教师唱,有时会做一些动作,这种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以教师为主导,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情感,课堂教学效率也得不到有效提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游戏的方式教学。所以,在小学生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奥尔夫教学法提倡的基本理念,引导儿童进行游戏活动,将音乐和游戏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以此来充分发挥小学生音乐教育价值。例如,在开展小学音乐《常用表情术语》部分教学时,笔者认为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一个趣味游戏。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音乐教师们可以先为学生分组,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游戏。之后,要求每个小组轮流派人上台,一个负责根据教师所给出的卡片作出对应的表情,另一个负责说出表情表达的含义。通过这样的“你比我猜”的游戏活动,让本节课的氛围立刻活跃了起来。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游戏参与的过程里感受音乐学科的魅力与趣味性,从而提升对音乐的热爱。
          (三)组织音乐律动活动强化艺术表现力
         在学习《小鸟小鸟》这部分音乐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律动活动的实施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首先,教师以教学演示的形式一边吟唱歌曲、一边拍手进行律动演绎。当教师完成了《小鸟小鸟》的律动演绎后,学生纷纷鼓掌,表示教师唱得很好听。还有的学生尝试在教师的演唱中附和教师的拍手律动,主动跟随教师一起领略了音乐作品的节奏型。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律动演绎,尝试以拍手表示强拍、以拍肩膀表示弱拍,引领学生在艺术参与中高效完成对音乐节奏的认知和强弱规律的掌握。最终,学生不仅凭借课堂上的律动活动完成了对音乐艺术的体验和学习,还通过律动活动完成了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和强化。
          (四)采取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在开展小学音乐中教学时,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对于音乐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音乐天赋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的目标时,将教学关键放在提升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方面,如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音节、音乐的节奏等等,让学生们在日后倾听与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够变得更加顺利;对于一些音乐兴趣比较浓厚,但是音乐学习效果一直较为平淡的学生,教师可以尽可能激发这些学生的音乐潜能,尝试为学生们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找到学生们真正适合的音乐方向,如民族乐、流行乐、各类乐器等等,等发觉了学生的潜能之后,在具体的某一个方向帮助学生们进行深入学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音乐技能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注重对学生的提升,让学生的发展尽量更加专业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课堂,引领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参与、实践、成长。经过奥尔夫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将在其中领略音乐艺术的美感和魅力、建立良好的音乐艺术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梅.奥尔夫教学思想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分析[J].求知导刊,2020(51):81-82.
[2]杨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0(34):15-16.
[3]王晓兰.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0(47):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