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张国兵
[导读] 要培养优秀人才,就要优先发展教育,而体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获得健康的体魄,运动是主要的手段之一。有些人所以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体育锻炼,与学生时期的体育教育是分不开的,是学校体育使他们终身受益。

四川省中江县兴隆镇初级中学校  张国兵  618100

摘要:要培养优秀人才,就要优先发展教育,而体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获得健康的体魄,运动是主要的手段之一。有些人所以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体育锻炼,与学生时期的体育教育是分不开的,是学校体育使他们终身受益。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教师要围着学生转,一切为学生服务。克服影响终身体育的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阶段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有些社会学家曾预言,21世纪将是我们中国的世纪,这是对我们中国潜力的期望。当前国际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大批一流人才,这个国家就有可能优先发展。要培养优秀人才,就要优先发展教育,而这个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就强调指出:“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丧失了一切。”这句话阐明了生活、事业与健康的辨证关系。健康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曾经拥有过,但整个人生中都能拥有健康者则微乎其微。
        众所周知,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而运动是获得健康体魄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人生旅途中,体育运动以其特有的价值为人们的健康长寿服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建立起“自我投资”、“自我锻炼”、“自我受益”的体育意识。在学校,不仅学生接受着体育教育,相当一部分教职员工随着体育热潮的兴起,正在积极地从事娱乐体育、康复体育和保健体育。这些人所以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体育锻炼,与学生时期的体育教育是分不开的,是学校体育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不仅仅是阶段性教育,而且还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从这一角度看问题,就会全面理解学校体育的价值。一般人从小学到大学,最少要有14年时间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有的学校到大学三四年级和研究生还要继续开设体育课,这样计算就可达到14至18年,可以说,体育教育是比其他科目学习时间都长的教育。一个人如果在如此长的期间能够认真学习,就会打下相当坚实的基础。学校体育不单单是健康教育,通过体育运动的快乐感,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知识、技术,增强体质。学校体育可以使学生掌握可终身使用、终身受益的本领。许多成年人锻炼的体育项目就是学生时期的优秀项目,他们的锻炼习惯,就是在学生时期逐步养成的,他们掌握的体育卫生知识,许多是在学校的教学中获取的,可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环,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两点意见
        1.改变思想观念,学校体育必须从过去纯竞技化的框框中走出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应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新的学校体育教育观念。在体育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必须突破传统教育思想。


在体育教学中,受前苏联教学思想和体育理论的影响,形成了以掌握“三基”(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基础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确实也曾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如果延续到今天仍一成不变,那么对人才的培养将产生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笔者认为,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应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突出体育能力的培养。所谓的体育能力,应该包括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体育欣赏能力、运动竞技能力、组织裁判能力、体育娱乐能力等。这样,通过教学,学生获得了全面的体育运动能力,从而就为毕业后继续参加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使体育教学既满足了学生时期身体发育的需求,又能兼顾长远,获得终生锻炼的本领。这才是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2.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有些教师唯师唯上风气很浓,使学生不敢接近,不敢提问题,学习很被动,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严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而且这样的教学气氛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中心地位,要求教师要围着学生转,一切为学生服务,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来体现的。从现状分析,我们应重视教学的民主性,增加双向选择的交流,不能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作用。要改进多年延续的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的传统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实施讨论法、诱导法、分别对待法和个性化教学等。总之,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生的学法,从而真正发挥教师、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来搞好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这样才能收效甚远。
        四、影响终身体育的几个因素
        1.由于遗传基因和后天教育结果,人的体格、体能、大脑机能、神经类型等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学习和训练中,虽然花费等量的时间,但收到的效果却有差异。因此也使一些学生丧失信心,错过了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阶段。这样的学生大多属于弱均型和弱不均衡型的神经类型。根据他们的特点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发现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采取分解技术、反复示范反复学习、不断纠正强化、多鼓励的教学方法,使他们逐渐适应体育教学,认识到更好地锻炼的必要,以提高自我锻炼能力,树立终身锻炼的决心。
        2.有些学生从思想上缺乏对学校体育的认识,自恃健康,毫无终身体育意识,甚至有人认为,体育教学不过是玩玩而己,因而行动上懒惰,对体育课毫无兴趣。对于这些人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讲明“德智皆寄予体”,“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的道理,使他们从思想上转变对体育的看法,从长远观点看体育的功效,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部分体育教师还局限于阶段教育,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方法,还仅限于学生的现状,毫无终身体育的观念,还没有把现实的教育与长远的效益结合起来。因此,短期行为还比比皆是。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使他们能够从终身体育来思考问题,处理工作,这样才会收到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居里夫人曾经指出:“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健身意识,把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素质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把自觉提高身体健康素质水平作为对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一种责任。
        学校体育应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习惯,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教学的改革要从改革教育思想做起,打破传统的阶段教育的局限,确立现实与长远相结合的教育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