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德育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元晨东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并不成熟,但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却甚少涉及德育,无法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作用,与当前素质教育要求不符。

山西省长治市第三中学校)元晨东   046000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并不成熟,但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却甚少涉及德育,无法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作用,与当前素质教育要求不符。因此,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外,也要巧妙地渗透德育,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效率,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实现身心同步发展,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渗透德育 初中体育教学 策略分析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成为了新的教学重点,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治、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体育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理念的形成,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谦逊有礼、遵纪守法,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德育内容的渗透。
        一、德育渗透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体育课对于当代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却往往容易被轻视甚至忽略。体育教学强调“百年大计,德育为先”,是因为无论从社会历史发展还是从展望未来趋势来看待学生教育与发展问题,教育者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和方法的传授。当今社会有更多的渠道可以接收信息和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改革势在必行,教师也应转换角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品德建设的精神导师,充分发挥对学生精神境界升华和思想品德建设的引导作用。
        二、渗透德育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立足教学内容渗透德育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在教学内容方面渗透德育,尤其要增加榜样教育内容,以此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体来讲,德育内容包含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规范教育等,同时也要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引导,从思想层面坚定理想信念。因此,身为初中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比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述李宁、姚明、刘翔、中国女排等事迹,介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体育名人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进而使学生树立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合理地锻炼与养护身体,而且也能从小在学生心中埋下艰苦奋斗的“种子”,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二)丰富教学模式,优化德育方法
        相较于其他课程,体育课程的制约因素比较少,是一门集智慧、情感为一体的学科。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示教模式,教师先演示一遍操作,学生过后模仿。这样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施德育更是难上加难。基于此,体育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牢牢把握德育契机。体育教师需要打破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运用生活化、游戏化、实践化、小组合作等多元模式开展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比如在排球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接球和传球的要领,教师可以让学生围成一圈,一边唱歌一边传球,既活跃了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强化了学生对排球的运用技能。此外,体育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一起动手制作课堂用具,比如与学生一起制作团建工具,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建项目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智力,实现德育从内到外的优化。
       (三)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之所以会出现德育渗透实效不佳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教学内容与学生实情相脱节,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不大,致使德育内容的渗透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对体育能力强的学生关注更多,导致教学活动出现两极分化,体育能力薄弱的学生学不会,极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初中体育教师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有效渗透德育。比如,在跳高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强调跳高需要借助助跑冲刺的力量,在合适的时间点快速单脚起跳,越过横杆之后安全着地。部分学生在听到这些动作要求之后会产生一定的畏难心理,觉得自己肯定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很多学生直接放弃训练,严重影响了跳高教学质量。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需要结合学生在跳高中表现的不足之处总结原因,更加详细地为学生讲解跳高技巧与安全防护指施,另一方面要多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战胜恐惧,培养学生敢于挑战的精神,是对德育内容的有效渗透。
        (四)教师言传身教,发挥榜样作用
        除了父母之外,教师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最大影响的人。在初中体育德育中,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自己的言行作为德育渗透的手段,利用一言一行来影响和感化学生,实现榜样作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有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优秀的职业道德,在学生面前时刻保持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例如体育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仪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教师,重视自己的仪态;或者在课程结束后教师主动收拾活动工具,这时学生也会一起来帮忙,这样的“身体语言”比直接命令学生收拾工具更有效果和意义。正如古人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自己的言行正了,就不需要再口头要求学生,学生自然也会服从。再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挑战困难,在一些有难度的运动项目中,教师边指导学生边参加,这样的好处--是能将教师和学生的对立关系统一起来,二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惧困难的精神,三是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崇拜感,进一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德育管理。
        结束语
        将德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践行育人功能的必然选择。在组织初中体育教学的时候,体育教师要继续学习,通过丰富德育教育知识,积累德育教育经验,建立正确德育教育意识,从而切实地走进体育教学中,从常规教学和非常规教学中挖掘丰富的德育资源,结合教学需要,应用多样的策略展现德育资源,使学生在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塑造道德品行,实现健康发展。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仁达.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上旬),2020(12):88+90.
[2]沈杰.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导学,2020(29):79-80.
[3]罗建裕.德育渗透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2):193-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