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唐春雨
[导读]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版块,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字、词、句式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初中文言文属于中考必考范畴,在教学中,老师为应考大多讲解语法知识等考点,课堂枯燥无味,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就减少了。让文言文教学变得有趣,才能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

四川省中江县兴隆镇中心学校 唐春雨 618100

摘要: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版块,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字、词、句式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初中文言文属于中考必考范畴,在教学中,老师为应考大多讲解语法知识等考点,课堂枯燥无味,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就减少了。让文言文教学变得有趣,才能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趣味性
        近年来,高考有关于语文的话题并不少,课外阅读以及对学生传统知识的考察,更倾向于学生的能力,那么,文言文这一板块的考察难度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并能够学会迁移运用这是必要的,为高考打基础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更是重要的。下面,浅谈在文言文教学中能让课堂变得有趣的方法。
        一、趣探字义
        中国的文字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有很多演变,很多字词在演变的过程中意思发生改变。在文言文教学中,用溯源法,探究字的原始意义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演变意义,对于字词理解是很有帮助的。如《爱莲说》中“亭亭净植”的“植”,表示竖立。虽然课下有注解,但是学生死记硬背的效果并不好,无法将字词和意思联系起来,在迁移运用方面也会存在问题。在讲解时,不妨将“植”字的演变过程告诉学生。“植”是会意字,借助课件或手绘出字形,根据字形对“植”字的本义进行说明:表示将树苗直立地栽在地上。根据这一动作,可以引申为将柱子竖立起来。从汉字本身出发,探究字义,那么学生可以同时掌握这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效果肯定更好。了解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最开始的书写,不仅可以让文言教学变得有趣,更会吸引同学们关注古汉字、古文化。
        二、合作、探究
        一个人的学习是孤独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是低效的,而群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学生有了基础的文言知识后,对于难度不大的文言文,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学,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发挥群体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助探究、互帮互助来完成文言文的学习,既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又会在学习中产生成就感,自然,学习的兴趣就浓厚了。
        《木兰诗》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文言文。学生在七上已经接触过六篇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包括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以及特殊的句式。在学习七下第一篇文言文《孙权劝学》时,重点训练了翻译方法。那么,对于《木兰诗》这一篇翻译难度不大的文言文,完全可以将翻译这一项教给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以往经验,运用刚学到的文言翻译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每个人能力不同,所掌握的知识点也不同,在翻译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的难点。将自己不会的地方标注出来,小组交流讨论时提出疑惑,听取别人的讲解,倘若小组成员都不会,可以查阅资料书或向老师请教。



        如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有成员将“军书十二卷”中的“十二”解释为实指,翻译为军书有十二册,这时,马上就有成员提出质疑:结合前面学习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分析当时战事紧急的情况,“十二”在这里应该是虚指,翻译为“很多”。可以看出,学生有分析和讲解的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老师基本没有参与,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文言文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困难的,当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将一篇文章文从字顺地翻译出来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种满足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会有征服的欲望,学习新的文章,他们会主动去破解难题。
        三、情景演绎
        初中的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处于初中的适应阶段,习惯了小学活跃的课堂氛围,表现欲望也很强,因此,对于文言文这一类较为枯燥的文章,情景演绎活动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一的文言文,大多具有可表演性。七上的《世说新语》、《狼》,七下《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都是可以进行情景演绎的文章,学生可以自由编组,进行文言改编,角色扮演,在故事改编的过程中,对内容更熟悉了。角色扮演,既富有乐趣又让孩子们对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授《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课时,在学生了解大意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编故事,在不改变故事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进行创作,可发挥想象增加情景,亦可小小改动某一情景,表演形式多样,可用文言表演,也可是普通话或方言版本,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表演中来。八年级的寓言故事也是很好的表演剧本。教授《愚公移山》后,有同学在表演时,将课本和我国传统的几则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逐日》串联在一起,丰富情节,让故事极具创造性。还有部分同学,课下收集了许多其他《列子》寓言故事,用文言的形式将故事情节演绎出来,这种拓展形式,相比枯燥的阅读,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活动性。有了这几次的表演经验,在学习文言文时,老师还没讲,班上同学就自发开始编写剧本、组队排练了。每一次,总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四、绘知识图
        文言文是考试必考内容,因此,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必不可少。但是,传统的格式化的机械性整理方式,不仅枯燥,也没有记忆点,重点不突出。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知识整理感兴趣呢?每篇文章的固定知识点不会改变,那么,可以从形式上进行改变。让学生准备一个大的笔记本,将每篇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在本子上,但本子上不只有干瘪的知识点,还有学生的版面设计、主题设计,看起来就是彩色的、富有活力的。例如《买油翁》,有同学在归纳本上将文中人物和场景绘画出来,很直观地展示了课文内容,在空白处归纳本课的重点字词,在人物旁标注形象特征,翻开归纳本,看到的不再是繁多的文字,图文结合,利于学生记忆。再如《记承天寺夜游》,有同学绘制了苏轼从屋内—屋外的场景变换图,以漫画的形式进行呈现:有人物的语言,亦有人物的心理,不仅将故事的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还标注出了文言知识的重点,一目了然。
        文言文知识的确枯燥,但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课堂变得有趣,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哪一类方法,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文言文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梅俊莹:《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2]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J]. 李昕.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