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标准化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进展、问题与完善对策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李爱香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学前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幼儿的身心健康关乎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当前,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学前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教育局 李爱香   0466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学前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幼儿的身心健康关乎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当前,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学前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影响着幼儿的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教育标准化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进展、问题与完善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标准化背景下;学前教育;标准体系建设
引言
 标准体系建设状况是各级各类教育成熟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各级各类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必要政策工具。近年来,在一系列纲领性政策的引领下,我国学前教育标准体系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相较而言,国内学者在研究层面对学前教育标准体系的研究较少,当前已有研究更多是针对我国整个教育或国外学前教育某种标准体系开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缺乏从政策视角专门对我国学前教育标准体系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审视。本研究在借鉴已有对教育标准体系描述的基础上,从系统要素论的视角出发,对学前教育标准体系的基本释义及价值意义进行理论探讨,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进展、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地提出思考与建议。
        一、学前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实践价值
        参照基准: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参照系和“脚手架”。从宏观的政策目标到具体的教育实践必须从国家层面构建有结构清晰、规范细致的各类标准类政策作为衔接,通过明晰各类要素的规格为全国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如机构、人员等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学前教育机构的规范化和内涵式发展,督导标准和投入标准等标准体系则客观上有助于提升政府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更好地实现了学前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交流媒介:学前教育国际比较交流的基本工具。国际学前教育比较交流是各国借鉴他国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经验的重要路径。随着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化程度不断加强,通过组织化、经常性的方式开展国际学前教育的比较和交流也成为一种趋势。
        二、我国学前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有的幼儿园忽视了对幼儿的素质教育,幼儿的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有学前教育阶段。有的幼儿园开设的主要课程理论性较强,教育方法不够灵活,弱化了对幼儿思想和能力的培养,这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这会扼杀幼儿的创造能力,幼儿的思维和思考方式被禁锢,自主创新的能力难以提高。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大。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唯有更多的年轻一代发挥创新能力,才能推动国家走得更高、更远。一些幼儿园教师忽视了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对幼儿的主体地位凸显不够,教学生硬刻板,让幼儿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可能扼杀幼儿对于学习本身的喜爱。对此,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将素质教育融入幼儿学前教育中,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标准化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标准体系晚上对策
        (一)促把握发展机遇,协同发展学前教育学科
        学前教育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师、学生数量的增多为学科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优质人才,研究方向的丰富也使得学科范围不断扩大,发展态势较好。若利用人才优势,扩大学科视野,探索更加广博的学科发展途径,将会极大地推动学前教育学科向前发展。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不同身份的学者投身到学前教育研究中。因此,我国应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代表政府)、教育机构、高校、幼儿园协同,共同促进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这些不同部门、机构对教育实践的见解不同,也许能够提出不同的问题或方案,为学前教育学科发展贡献智慧。首先,政府加强统筹,制定学科发展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学前教育学科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其次,高校在协同促进学前教育学科发展中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将政府政策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动员高校相关部门、教育机构和幼儿园等利益相关者参与学科发展的协同。
        (二)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为导向,补齐学前教育标准体系的短板
        当前我国正处于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涵盖全面、衔接紧密的学前教育标准体系是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任何环节或要素标准的缺失都会在短期或长期内从整体上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鉴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在部分关键标准方面仍然存在着空白,使得学前教育发展处于“无标可参、无据可循”的尴尬境地,当前亟须紧紧围绕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和标准之间的逻辑关系逐步推进学前教育标准建设工作,重点关注学前教育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标准建设工作。
        (三)利用沟通优势,弥补学科发展缺陷
        学前教育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需要不断丰富与发展自身学科知识体系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科的学术研究者(含后备人才)利用沟通优势,将学科理论研究扎根于实践。首先,加强高校与幼儿园的双向信息沟通。高校可以通过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使得学科的后备人才如硕士生、博士生等可以入园观摩学习与实地调查研究;加强和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沟通合作,开展互动交流,使得一线幼儿教师可以到高校交流,为高校学前教育学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这将既有利于为学科的发展增添新的元素,又可以提升一线教师的专业能力,实现互利共赢。其次,善用信息技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学前教育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等后备人才提供了更多实践的途径,通过互联网获取多方面的实践信息,弥补躬亲实践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等缺陷。
        结束语
        放眼未来,我区将围绕国家、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相关要求以及下一轮“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立足普惠健康,加快幼儿园创优提质,加强特色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保教质量,努力在全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参考文献
[1]熊欢,王静.发达国家普惠性学前教育建设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0(04):49-53+109.
[2]崔诗琦.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教育教师职业标准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
[3]徐青.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08):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