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动人的乐章---浅谈廊下小学“田园课程”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汪超昆
[导读] 田园是一个诗性的自然教育空间,饱含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的课程资源。期中的农村的田间劳作、自然景观、农村文化、田园游戏等,都是田园课程的重要素材。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勃新,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带来了无限的朝气。

浙江省永嘉县上塘绿嶂小学 汪超昆    325100

【摘要】田园是一个诗性的自然教育空间,饱含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的课程资源。期中的农村的田间劳作、自然景观、农村文化、田园游戏等,都是田园课程的重要素材。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勃新,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带来了无限的朝气。因此,廊下小学以"亲近田园,融通生活"为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周边乡土资源,架构了"田园"课程,让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社会、亲近绿色,促进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与沟通,为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而奠基。我校依托周边生活资源,进行了田园课程的实践与探究。
【关键词】田园课程   小学语文     实践   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井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农村学校应当确立新课程资源观,充分发扦资源优势,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索养。
        一、“田园课程”及其价值
        “田园”是指乡村叫供学生实践活动用的基地,也泛指乡村社会。由于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居多,一天在学校里的时间相当有限,而四分之三的时间在家里。因此,学生的日常生活除了写作业、一日三餐和看电视就相当匮乏。学生的见识很窄,习作缺乏素材。如何丰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成为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所以,田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了。学生可以在玩中学习,既丰富了业余生活、提高动手技能,又积累了习作素材,何乐而不为呢?“田园课程的教学”是指以“教劳结介”、“教学做介”为指导思想,以“田园课程”为依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二、田园课程内容的取舍   
        选取什么样的课程素材,取决于课程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就课程的目标而言:“以国家的教育目标为基准”,“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因此,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做到以国家的教育目标为依托,立足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与完善;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田园课程的开发也要落实“三维目标”,应更加强调尊重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重“过程与方法”,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期更好地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最重要的是田园课程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根据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田园课程。做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比如学习“祖国在我心中”这组课文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参观烈士墓和十三军纪念馆,听听老人们介绍旧社会时的永嘉等。由于廊下本地就有烈士墓,所以我们班举行了为烈士扫墓和拔草的活动,通过烈士事迹的宣读及现场默哀仪式的举行,让学生对烈士产生由衷地敬意;学习“感受大自然的美”时,我带领学生去楠溪江里抓鱼和捉螺丝,通过现场欣赏美景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爱上楠溪江,爱上习作和语文。这样的童年时那么真实和具体。


学生们各个都喜不自胜……
        三、田园课程的实践与探究
        我校的“田园课程”实践已有几年的时间。当下,我们对其作了一定的探索。
        1、以节日为依托,设计田园课程
        端午节快到了,我校开展包粽子活动。平时,学生吃过粽子,却没有包过。对学生来说包粽子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有的学生拿着粽叶,盛着糯米,然后小心翼翼地包着粽子,一脸严肃的表情实在令人好笑。由于学生们第一次包粽子,力气太小,包得不严实,在煮的时候粽子都裂开了。但大家吃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味道别提有多美了。这样的端午,丰富了学生的童年生活,使学生更加难忘。清明临近,我们这里盛行吃绵菜饼。于是,我校开展做绵菜饼的田园课。学生们,内心地洗着绵菜,然后捣碎,再用糯米粉包起来,最后放在锅里蒸。当香气飘来时,学生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2、以学科为基础,开展田园课程
        科学课,当教到油菜花时,我就带学生到田野里看油菜花,把课堂搬到外面。上课时,我们先把相当的知识点讲一下,再让学生近距离,真实的感知油菜花。这样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愉快地掌握了花蕊的相关知识。这比我们一味的灌输效果要好的多;数学课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带学生们去小溪里抓鱼和捉螺丝。首先我要求大家每人捉十个螺丝,每个小组抓十条鱼。学生们对于在课堂外上课都很开心。因为这契合了低年级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面对自己手里的宝贝,学生们都爱不释手。我接着喝学生们做游戏,10个螺丝,送给别人3个,自己还剩几个?就在这样的类似游戏中,学生们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知识;英语课,老师要教学生自我介绍时,就把学生带到田野里。大家一边摘花、游戏,被抓到的人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语文课,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盘拿手的菜,大家进行比赛。选十个人做评委,通过花样、颜色、味道评出一、二、三等奖。经过一番努力,学生们端上了自己拿手的佳肴,在评比和品尝中,学生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生活。
        五、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缺乏专家引领
        推进田园课程,专家的支持对课程开发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由于经费的关系,田园课程的开发都是我们几个年轻人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学校实施过程中,仅靠校长的权利下放和教师的专业自觉来保证课程的执行,井非随着校木课程开发计划的大范启动。由于自身理论的匮乏和知识的有限,因此走了不少的弯路:有时,我们开展了这次的田园课,不知道为什么要弄,只是为了田园而田园,缺乏目的性;有时去做了,没有深度和广度,很表面,没有持续的跟进;不知道把田园课引进不同的课,只局限于语文。总之一句话,自己也不懂得效果到底怎样?心里没底。
        2、安全管理有点隐忧
        学生们在课堂上被拘束惯了,一到野外,就像放飞的小鸟,自由自在。高兴之余,有个别学生不服管教。起码比平时不听话了,他们的理由是好不容易出来,就让他们开心一回,自然对自己的要求放低了。所以,每次田园活动,我都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纪律和安全让威望较高的学生来管,教师加以辅助。
【参考文献】
[1]周玲.园本课程开发浅议[J]. 成功(教育). 2009(11)
[2]吕秀丽.走进轻纺之乡 编织五彩世界——依托本土文化,建构园本课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07)
[3]梁景彩.浅谈上好小学综合性学习课策略[J]. 吉林教育. 201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