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重视和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张萍萍
[导读] 近些年以来,“三理”教育,即伦理、心理、生理知识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由于它关系到广大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其意义之重大、深远不言自明。

河南省三门峡市龙湖小学  (河南 三门峡) 张萍萍

摘要:近些年以来,“三理”教育,即伦理、心理、生理知识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由于它关系到广大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其意义之重大、深远不言自明。作为长期从事小学教育的一名普通工作者,笔者自认有责任、有义务结合施教经历,提出些许有关小学生教育方面的心得体会,以期能为此项事关百年伟业的教育工程的实施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育;心理;维护等
        从笔者20多年来的施教经历看,“三理”教育中的伦理、心理、生理知识教育虽各有侧重、均有所长、相得益彰、不可或缺。但依笔者看,心理知识教育应当来说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则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是衡量小学生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更应当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知识教育,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来重视和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那么,如何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呢?从具体操作过程来看,笔者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自己,高兴地接纳自己。
        认识自己,不是指认识自己的相貌,因每个正常的人都认识自己的相貌。这里所指的认识自己,是要去发现和认清自己身上的一些心理特点,如自己的牌气、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一些行为习惯等。同时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对自己产生满意感,高兴地接纳自己。
在这里,最忌讳的就是即不恰当地认识自己,又对自己提出过分苛刻的期望和要求,结果,不是导致自高、自大、自负、自傲,就是导致自责、自怨、自卑、自弃,从而导致自己心理失去平衡,引起心理危机。
        二、认识他人,愉快地接纳他人。
        认识他人,就是既要看到人家的不足,但更要看到人家的长处,看到人家的优点。要乐于和人交往,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理解人、信任人、尊敬人、与他人友善交往,和睦相处,与周围人的关系协调和谐。
        对于小学儿童来说,在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时,最重要的就是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一个小学儿童如果没有被他所处的小伙伴集体所接纳或被排斥或开除,他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不愿再去上学。因此,小学儿童在与同学相处时,不要有任何的特殊感,要与同学打成一片,要合群,要有意去参加同学中的一些聚会、游戏和活动,在活动中并要学会宽厚待人、宽容他人、不与人计较,从而被同学所认同、所接纳。
        在这里,最忌讳的就是在与人家交往时,处处设防,虚情假意,甚至对他人嫉妒、敌视等,从而导致心理失衡,与周围人格格不入。
        三、保持乐观向上、开朗愉快的情绪。



        乐观、向上、开朗、愉快,是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的情绪表现。
        要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情,关键就是要能正确对待活动、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谦而不卑,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宁静,从而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情绪。
        四、热爱学习,积极向上。
        小学儿童要从小就确立人生的目标。目标有大目标、小目标,近期目标、长远目标。小学儿童的目标可以尽量短近一些,尽量具体一些,如本学期各门课的成绩要达到多少分数,本学期要争取成为三好学生等。
        目标的确立,也就意味着社会责任心的确定,因为,一个胸无人生目标的人也就不可能有社会责任心。而一个具有积极向上人生目标、具有很强社会责任心的人,他就一定会热爱学习,并能自觉地去认真刻苦地学习。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影响到自己在学校的情绪。因此,小学儿童必须端正学习态度,讲究学习方法,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按时认真作业,及时地复习、预习好功课,全力以赴地搞好学习。这样,只有搞好了学习,也就将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因素控制到了最低的限度,也就树立了他在班集体、师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对学习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就很大。
        五、劳逸结合,注重增强体质。
        小学儿童维护好心理健康,还要注重增强自己的体质。首先,要正确地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要注意睡眠。小学儿童要保证9-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其次,要正确地安排好脑力活动与文体活动的关系,要注意积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艺体育活动。儿童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机制还未健全,故尤其要注意脑、体活动的交替。小学儿童特别要充分利用好课间休息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充分地投入一切有益的课间游戏和课外活动,使上课时的脑力劳动的疲劳得到消除。再次,要积极地参与由父母组织或带领的一些社会活动和家庭娱乐活动,如外出旅游、参观访问以及有选择地看电视、电影和适当地参与一些家庭电子游戏机活动。最后,小学儿童应有意识地重视每天的一日三餐。虽然每餐的营养内容由父母办理而不用操心,但小学儿童应当认真地去吃好每顿饭。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餐桌上的每一样菜都要吃。每一样食物都有它的独特营养成分,只有样样都吃,不挑食、不偏食,才能保证营养状况的均衡;另外,量要适当,三餐的食量均匀,好的不要过分多吃,差的过分少吃,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机体健康茁壮生长,从而使心理健康的维护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小学生成长过程当中最不容忽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应当引起教育界,家庭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力求获得实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