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学习单”,品“言语之美”,夯“言语之基” 朱丽凤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朱丽凤
[导读] 本人将从“课前运用学习单,在粗知大意中激发言语潜能;课中植入学习单,在品读感悟中培养文体语感;课后延伸学习单,在深化认知中巩固言语实践。”这三方面出发,促使学生细读深究文本中的言语之美,并努力夯实他们的“言语实践”。

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绣湖小学     朱丽凤  

【内容摘要】本人将从“课前运用学习单,在粗知大意中激发言语潜能;课中植入学习单,在品读感悟中培养文体语感;课后延伸学习单,在深化认知中巩固言语实践。”这三方面出发,促使学生细读深究文本中的言语之美,并努力夯实他们的“言语实践”。
【关键词】学习单  言语  细读深究   
        语文课程主要学习的不仅是语言,更是言语。“学习单”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策略指导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教学目标,围绕有关主题,由教师预设的导学方案,是教师上课思路的体现,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线索。学习单不同于普通的课堂练习,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任务驱动教学。
        一、课前学习单,在明了大意中激发言语潜能
        言语潜能是人的言语表现力的先天性条件。课前学习单的使用,就能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课前学习单,是服务于预习的。学生真正的预习不只是机械地朗读课文数遍,而应是学生面对一个新的文本,有属于自己的初步理解,学会并形成提出真实的语文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巧妙地引导。因此,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作深入的研究,拟出一份有效的学习单,尽可能让学生的课前预习充分到位。
        1.读好读准读懂,扫清字词障碍
        怎样的预习才是有效的?这需要教师通过切实的指导,逐步让学生养成一种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获得预习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预习要诀”,就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设计了“我能读好、我能读准、我会观察”这样一个学生很容易记住并可操作的预习单。在上文的这张学习单的帮助下,学生基本可以扫清生字新词带来的障碍。
        2.围绕自学提示,带着问题读文
        自学提示,是辅助学生在预习时很好的“登山杖”,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这根“登山杖”,带着问题来预习课文,使目标更明确,指向更清晰。围绕“自学提示”,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的主旨。
        3.读完课文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学会提问,学会提出真实的语文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启蒙工程。学生对文本茫然无知的时候,他们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提问,其实暗示了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大力提倡并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二、课中植入学习单,在品读感悟中培养文体语感
        书面语表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各种不同的文体样式呈现的,如:诗歌有诗歌的样式,新闻有新闻的样式,散文有散文的样式等等。这就是文体感。语感是人对语言(含言语)感性直觉的反应。那么,文体语感就是学生对不同的文体语言(含言语)感性直觉的反应。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文体语感。其重要途径,就是在品读感悟中积累和内化语言。
        (一)借助学习单,实实在在“读书”
        文体语感可称为言语论语感,它包括阅读、写作中对特定体式的言语感觉。培养文体语感,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多管齐下。此处,着力于阅读。
        1.抓住主线,整体把握
        为保证教学的言语训练效果,教师需寻求与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的训练点,抓住主线,整体把握。



        2.文本梳理,感知特点
        理解文本内容的训练,应该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文字符号理解文本旨意,即课文“说什么”;二是理解文本的表达形式,即课文“怎么说”。但是理解并不是主要目标,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重点在于理解文本语言及其表达形式。
       (二)利用学习单,字字句句“品趣”
        要想培养文体语感,离不开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就是品尝好词佳句。咀嚼词句需要教师对文本言语有独特的敏感,反复、认真咀嚼才会感悟文句中的妙处。
       (三)运筹学习单,简简单单“写意”
        1.学以致用,积累语言表达之美
        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这方面,传统语文教育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从模仿语言开始,是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起步阶段,起巩固言语基础的作用,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
        2.迁移运用,欣赏语言创作之美
        言语的表达离不开特定情境,因而,精心构建言语实践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利用文本语境再造语境,借助文本的语言范例,迁移落实言语实践。
        3.文本补白,体会语言情景之美
        童话神话题材文本往往是最吸引学生的,因其充满神奇色彩。那么如何让学生细读文本,体验角色,探究言语之美呢?笔者觉得这类文章可以采用补白策略来进行。
        4.文本续编,理解语言涵义之美
        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联系文本言语来续编故事。这样的续编不但使学生的言语表达得到了锻炼,而且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言语实践中得到了交融。探究言语之美,使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三、课后延伸学习单,在深化认知中巩固言语实践
        学完课文,教学并没有画上句号。如何继续巩固言语实践呢?我们也可以适时运用学习单。
        1.文本巩固,拓展延伸
        三份学习单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阅读教学学语言、用语言的目的。第一份学习单立足文本,是对第一次比绝招失败的回顾,也是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是对课文的归纳。第二份学习单展开联想,情景再现,走近人物,既是语言运用,也是对人物的评价,高于文本。第三份学习单是方法渗透,学法迁移,丰满人物的形象,让学生明白,从动作、神态、表情中同样可以写出人物的心情,是主题提炼,走出文本。
        2.群文阅读,拓宽视野
        文本仅仅是一个“点”,在这里学生习得了一定的言语能力。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将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将言语能力得到及时的巩固。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3.联系实际,走向社会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课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样本,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深入文本,精心设计学习单,并利用这一载体,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文本言语。学习单的使用,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支架,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可成为学生探究言语之美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 [J].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7.
[2]曹鸿飞.课堂练习:导学备课的“牛鼻子” [J].语文教学通讯,2011.9.
[3]黄德新.语文练习设计的基本原则 [J].语文教学通讯,2011.11.
[4]宋飞.言意共生:语文教学的原点和归宿[J] .江苏教育,20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