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利用课堂的45分钟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刘慧珍
[导读] 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互动与交流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下的千变万化,正是这种千变万化给教师的知识、能力、视野等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

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 刘慧珍

摘要: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互动与交流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下的千变万化,正是这种千变万化给教师的知识、能力、视野等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但是当我们冷静地去审视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情景不容乐观,教师以预设掩盖生成,以“不变”应“万变”一味的“走教案”,害怕学生突然的生成,这怎会是一个鲜活的课堂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认清教学的这一规律,在精心预设的各个“不变”的环节中,关注每一次鲜活的“变”,共赴一场生命的历程。
关键词:预设;生成
        叶澜教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一场生命的体验,是鲜活的体验,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一味的“走教案”,他们怕打乱既定的教学程序,只好让“死”的“教案”限制和支配“活”的学生,忽有意外生成或一笑而之,或婉言结束;而有的教师则与之相反,认为活动要“自然生成”,无需预设环节,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显然这样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就会变成一种无序的活动。不难发现,上面两种情况都没有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这一矛盾统一体。过分的依赖预设,则将课堂变成了教师自己淋漓表演的舞台,忽略了学生的生命体验;过分强调生成,这种无逻辑性的课堂教学也不利于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
        其实,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精心预设、动态生成的相辅共促的过程。“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也是不精彩的课堂”,许多课程资源往往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如果课前教师精心预设,课中珍惜、用好“意外得来的”生成资源,就能重建起鲜活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那么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辨证关系,构建人本课堂?笔者试作一番理性的审视。
        一、精心预设巧布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里的“预”,就是预设,教学作为人类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同样需要周密的筹划设计。
        当你把课堂这一舞台真正让给学生,你会发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宰者,舞台的主角。他们鲜活的个性,灵动的智慧,激情的创造,才是课堂的灵魂所在,此时的课堂已是“无序”胜“有序”。这就是精心的“开放式的预设”, 开放式的预设为教学的生成性预留了空间,基于每个学生不同的认知起点和生活经验,学生会不自觉地对教师的“预设留白”部分进行填充,并且在思维的碰撞中、在平等的对话中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可能远远超越老师的预设。所以教师只有精心进行预设,在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情景问题等方面进行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预设,才能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让课堂教学精彩不断。
        二、以学定教妙生成
        课堂情境在变,学生在变,课堂走势在变,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地位也在变。


一节课上教师面临若干次“变”的决策,教师要时刻保持宽容、开放、接纳的积极心态,机智的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捕捉契机与学生一起构建灵活开放和生成发展的新课堂。以下是笔者的一次听课经历。
        这是一堂关于“竞争与合作”的课堂教学。开课老师利用一个接地气的问题引入课堂,“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哪些竞争?”一位学生讲到刚刚结束的“秋季运动会”,并且热情洋溢地告诉老师,在活动中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该教师原本设置这个问题的意图是阐明“生活中处处有竞争,竞争无处不在”。但在教学中,这位老师并没有这样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下去,他转而热情地采访起这位同学问道:“1.你有没有参加?取得了什么成绩?”“2.你有什么感受?”“3.你觉得班级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什么?”“4.这次参与比赛对你个人有什么影响?”其中第三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热烈反应,纷纷给出答案,如“运动员的顽强拼搏”、“啦啦队的加油”、“班主任的鼓励”、“良好的后勤保障”等等,得出的共识是:“合作有利于竞争成功,成功的喜悦全班共享,合作需要很好地分工协作。”
        这堂课之所以成功,在于该老师智慧的在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中寻找到动态的结合点,以学定教。导入环节预设的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提供的“校秋季运动会”这一生活化素材又带领课堂教学走向新的方向,该教师以学定教,果敢地调整了教学预设,通过“跟进采访”、“集体讨论”等环节,机智应对生成,灵动了整个课堂,师生共赴了一场精彩的生命历程。如何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放置于有痕与无痕、有心与无心、有法与无法的和谐互补的空间,犹如园丁之为种子提供阳光雨露与恣意生长的土壤,就可以让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样。这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思考、实践、探索!
        三、升华生成智点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有不同的层次,可能有的偏激,有的错误。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一课堂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去引导学生辨析其中的偏颇、缺失和错误。笔者有幸曾听过一位教师机智而精彩的点拨。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交流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预设和生成下的千变万化。正是这种千变万化给教师的知识、能力、视野等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在刚进课堂时,是一位“运筹帷幄巧布局”能将教学预设转化为课堂现实的帅才;在教学进程中,是一位“审时度势妙生成”能带领学生展开最佳学习过程的将才;在课堂反馈处,是一位“拨开云雾见青天”能令学生豁然开朗的智者……在精心预设的各个“不变”的环节中,关注每一次鲜活的“变”,共赴一场生命的历程。
参考文献: 
[1]王红霞.节外生枝处,时有暗香来[J].中学数学杂志.2012.S2期
[2]吴勤.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期
[3]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4]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