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朗读的艺术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楼晨
[导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考核标准。有感情地朗读,既需要小学生准确把握朗读文章的基本要义,能够将其中的情感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还要准确应用普通话,准确把握好每一个字以及句子、段落的读音和断句的节奏,朗读流利且富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够准确体现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义乌市荷叶塘小学 楼晨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考核标准。有感情地朗读,既需要小学生准确把握朗读文章的基本要义,能够将其中的情感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还要准确应用普通话,准确把握好每一个字以及句子、段落的读音和断句的节奏,朗读流利且富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够准确体现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朗读的艺术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艺术;教学策略
        引言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朗读的过程是一个集语言的表达、吸收以及储备为一体的过程。反复朗读一篇文章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对于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忽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朗读教学形式单一等,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依据教材内容,积极开展朗读教学活动,能让学生的语感有所提高。同时,在朗读中用语言诠释文字潜藏的情感时,学生的文字意蕴体会能力也将得到较好的锻炼。在朗读期间,学生不知不觉地吸收了一些语言知识,再将其运用于自我情感的表达中,使自身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在课上,科学地开展朗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于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绘声绘色地描绘想象的画面,能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另外,朗读能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使他们在情感的熏陶下慢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要注意解读新课标,科学地安排朗读教学活动,精准地指导文本的朗读。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朗读艺术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要想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明确学生在小学语文朗读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前的言语引导,以及课堂中的思路指向等,逐步激发学生进行朗读的兴趣。例如,在讲到课文《生命,生命》时,教师先带领学生通读文章,对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生命现象进行讲解,进而引导学生发掘其周围的各种生命。一般学生都会回答与自身联系紧密的宠物等,教师可引导其尽情展开联想,找寻宠物等与文中所述生命的相似之处建立联系,之后再进行朗读训练。借助于这样的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兴趣,在朗读过程中发挥移情作用,将自身地真情实感投注在口语表述中,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达到富含感情的朗读效果。
        (二)开展多种朗读活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从小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事物难以保持长久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如果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朗读会提不起兴趣,朗读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很好,从而直接影响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需要不断地创新和优化朗读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齐读、单读以及试读外,还可以增加新的朗读教学形式,如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课堂引导者和课堂活动组织者的作用,要及时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朗读技巧指导,在不断变换的朗读教学场景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在不断变换的教学形式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另外,教师还需要适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朗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三)合理安排朗读教学内容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的内容,缩减本就不多的朗读教学时间。这样一来,语文课堂就变成了语文老师的“舞台”,知识点的繁琐讲解成为语文教师的“拿手好戏”,而学生本应拥有的朗读实践机会则不复存在,朗读教学以别样的书面形式存在于语文课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合理地安排朗读教学内容,在教授课本知识之余,增加相应的朗读教学内容并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进行朗读实践训练。正如徐世荣老师所说“在语文教学如果不进行朗读的示范与指导、练习,就不是完整的教学任务。如果在教学中朗读注重形式不认真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很难算完成教学任务,语文必须朗读才能学好。”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进行朗读教学。如在学生早自习期间,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借助教材中课后习题的朗读任务来开展朗读教学,教授学生朗读教学的相关知识;利用班集体活动的时间组织戏剧表演、新闻播报、模仿范读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精准方法指导
        在学生朗读课文时,还要对其技巧的把握情况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要传授他们停连、重音、语调、节奏等技巧。其中,在教授停连技巧时,可用“我看见他/笑了”“我看见/他笑了”的例子说明停连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会有所不同,提示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使用停连。在指导学生学习重音这个技巧时,教他们通过强调、突出的方式读出语言的抑扬顿挫,以达到言语表达的目的。在指导学生准确定位语调时,可精心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篇目加深他们对升调、降调、平调、曲调不同语调的感受。另外,要根据文言文、诗歌、记叙文、童话等文本类型的不同,传授学生不同的朗读方法。
        结束语
        总之,朗读是一门语言艺术,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兴趣为导向,多途径对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进行培养,让他们在不断实践中学会读,乐于读,从而让朗读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工具,助飞他们的语文梦!
参考文献
[1]任瑞芹.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师,2020(S1):33.
[2]宋述娟.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4):90.
[3]宋映红.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J].课外语文,2019(13):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