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赵丽琳
[导读] 初中语文情境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多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此,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烘托课堂气氛。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 赵丽琳   650214

摘要:初中语文情境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多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此,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烘托课堂气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引言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这门学科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拿语文学科来说,这门学科主要是一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塑造他们健全人格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然成为许多教师研究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还需要以教师的精心设计作为支撑,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成长机会,以提升其学习品质。
        如《三峡》是一篇歌咏山水的优美古文,作者以时序的变换来描写三峡山水的特点。某教师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发动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为大家介绍三峡的特点。学生一听能做导游,马上兴奋起来,开始准备导游词。活动开始后,学生畅所欲言,其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诗文鉴赏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又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有一课是《核舟记》,文章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微雕艺术的高超水平,篇幅很长,翻译起来十分枯燥,而翻译又是文言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时的难点。这时,精心设计情境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一位语文教师是这样上的:这位教师先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核舟记》第三、四段中的场景再现并拍照留念,课上,教师出示图片并分享:根据随机抽取的一组照片,进行点评,比照原文,并说出依据。教师采取让学生“找茬”的方式,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加深了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很显然,上述的语文教师由于从不同方位、不同视角精心设计了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或思考的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参与程度,自然获得了对文本深刻的甚至是创造性的理解。
        二、合作与表演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审美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仅仅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人,部分教师甚至自问自答,为了提高所谓的课堂进度,把问题和如何解决该问题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不需要去探究交流以及思考。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还是知识的应用者。换句话来讲就是要求学生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适当设计和提出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开展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回答问题当中学会如何自主学习。问题的设置既要扣住教材当中的重难点,又要具有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当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而把合作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就是让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当中,通过积极地思考以及与教师、同学,或者是父母的交流中去发现所蕴含的道理,并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在课上设置合作交流式情境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课文背景来讨论小镇上的每一个人对于最后一课的情感,从而确定表演时的神态、语气以及表情,整堂课通过学生的表演、朗读、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通过对上述情境的切身体验,一方面可以更加完善自己的所学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形象且直观的表演,更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去进行积极的思考。在体验与感知情境的过程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与教师之间的研究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最后一课》的情境教学,其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了解本篇课文的文章背景以及小说当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二是让学生意识到在战争年代学习的不易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与提升,在所创设的情境当中获得了体验、表现、感知等能力,同时在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爱国主义精神也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三、关注学情,助推学生思维发展
        教学情境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既能够通过情境创设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技术资源对教学的贡献度,又能让师生重新梳理学习内容,找准学习重点,从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促进教学相长。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情境创设明确学生的学习路径,促进技术与教学的完美融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活力,引导其在有效情境之中进行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助推学生思维发展。
以《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为例,由于这一内容创作背景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学生很难获取感同身受的体验,且文章遣词造句较为普遍地采用古语古法,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或抗拒情绪,不利于学生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影视剧的片段搬到课堂上,在课堂上“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智取生辰纲”的场景,将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过渡到“参与者”的角色,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体验中去思考为什么要智取生辰纲及如何行动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兴趣倍增,纷纷化身“探案专家”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文字中感受所描述故事的精彩之处,感受语言文字的作用及魅力。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立足现有故事思考是否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课堂上有效开展情境教学对语文教师将是一种挑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研究更多的教学方法,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顺利、稳步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陈鸿燕.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J].品位经典,2020(06):164-165.
[2]周竹玲.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9(05):64.
[3]房金晶.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J].科普童话,2018(37):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