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武建辉
[导读] 众所周知,育人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活动,单靠学校和教师是无法达成预期效果的,还需要将家庭教育纳入其中,实现家校合作,协作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武建辉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第一小学  654399
【摘要】众所周知,育人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活动,单靠学校和教师是无法达成预期效果的,还需要将家庭教育纳入其中,实现家校合作,协作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德育;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06-01

        引言
        新的历史起点,赋予了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特征。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让德育的地位得以凸显,也让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德育方向性更加明确。如何落实根本任务呢?由德切入,不完全是德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体系,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功能,完善德育课程构建与实施的思路,师生精心打造校园各项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行为养成,开创育人的新局面。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虽然说新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全面开展,然而还存在着部分小学教学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仍然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班主任的工作评价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使班主任将所有的工作重点全部放在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上面,也没有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设相应的品德教育课程,即使是学校开设了对应的思想品德与法治课程,在评价学生时也仅是结合成绩进行评价,导致整个德育教学与德育工作开展的初衷相背离。另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学生往往会主动地模仿家长的行事风格和处事原则,这也说明了家长在教育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然而从目前来看,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学工作开展之中,往往没有与学生家长构建沟通的桥梁,家长不知道孩子当前道德品质的培养情况,也不知道如何去协助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这也导致学生家长的教育与学校教育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导致德育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质量和效果。
        二、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策略
        (一)提高家校合作认知,做好德育教学保障
        认知是一切行动的先导,在当前的家校合作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如上提到的问题,是因为学校和家庭对德育的认知程度不够,没有建立明确的认知。对此,在实施德育教学的时候,笔者尝试以家校合作德育教育认知为切入点,从自身和家庭入手,建构正确的德育认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笔者利用微信,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每天在微信群里,给家长发送关于家庭教育、德育教学的信息,使家长通过大量的阅读,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德育教学认知,储备一些德育教学方法。而且,笔者还鼓励各个家长,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合作分析孩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此做法,不仅可以使家长储备德育经验,还可以丰富教师的德育教学经验,为有效地实现家校合作,提升德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不同的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遇到的问题是不同的。


也许,这个学生有这样的问题,那个学生有这样的问题,在微信群中,家长及时地反映自己孩子最近的发展情况,可以为其他家长提供借鉴,有针对性地关注、指导自己的孩子,将不良表现扼杀在摇篮中,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开放学校管理,变“局外人”为“局内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学校可以建立家校社联合机制,加强教育指导,统筹班级家长委员会和家访,让家长对学校和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向其传达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情况,搭建家校沟通的纽带,同时也需要通过各种平台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升育人能力,把家长培育打造成立德树人的一支主力军。
        (三)创设多样活动,合作驱动学生发展
        主题活动是德育教育的载体,主题活动是以特定的具有育人性的主题为主的活动。开展主题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小学教育活动,还可以驱动家长参与其中,使家长密切地与学生互动,切实把握学生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给予指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举例而言,在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家校协同的教育机制,以班会的形式邀请家长到班级之中,与学生共同探讨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分析自己小时候会在家里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抒发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要求学生能够在明确家长良苦用心的基础上,与家长共同探讨自己今后的生活目标和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对感恩这个词汇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够让家长明确自身教育之中存在的问题,为家长调节和优化自身教育模式提供必要的保障。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将得到有机融合,家长将会在日常生活之中结合学生的发展目标调整家庭教育模式,而学校也将在教育活动开展之中引入更具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机制,从而推动小学德育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四)开放课堂教学,变“旁观者”为“当事人”
        增强家庭育人意识,发挥家长的能动作用,能起到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效果。学校可利用家长接待日开放课堂教育教学,如三月文明知礼月、十月教科研月等,定期向家长发出邀请函,让其走进课堂,比如让一年级新生家长进班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教师一起完成课堂教学的某个片段。通过这样开放的形式,催生家校合作的新境界,生成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也可以让不同行业的杰出家长代表,如医生,交警,消防战士等上台给学生们讲课,实现精彩互动,增进家校沟通,更新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感受协同育人对学生品格的积极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重视家庭教育,且立足当前存在的家校合作德育教育问题,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认知,密切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孩子健康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宏舜.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生德育探究[J].吉林教育,2020(34):85- 86.
[2]卓伟群.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德育教育探讨[J].教育界,2020(38): 95-96.
[3]张建鹏.基于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德育途径研究[J].新课程,2020(18): 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