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孙建涛
[导读] 自学模式是属于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中心,结合他们的基本需求,主动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还应该在实践中提高自主动手的能力。基于此,文章从课前预习、课上实验和课后归纳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孙建涛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岺回族中学  255410
【摘要】自学模式是属于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中心,结合他们的基本需求,主动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还应该在实践中提高自主动手的能力。基于此,文章从课前预习、课上实验和课后归纳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02-0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目前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及时摒弃掉以往过于落后的额教学模式,逐渐认识到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方面为出发点,结合当下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课前微课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微课的有效应用,对学生自学意识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这也是对传统化预习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具有极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将微课技术和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既能减轻教师的压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具有双重优化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结合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设计有效的预习方案,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为课上自主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例如在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实数》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采用微课的形式,阐述无理数的来由,通过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运用多个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实数的概念,对其进行有效分析,掌握相关的对应关系。从故事导向分析,结合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实数的兴趣。同样,教师在视频导向下,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将其与其他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预习新的知识,还能复习以往学到的知识。从教学效果而言,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数学概念有大致认知,也能自发地思考,通过思考加深对概念和理解和应用。通过这种形式,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优势,将预习中的复杂问题进行可视化分析,降低了预习的难度系数,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课上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有效手段,这一环节中,教师不仅要展现学生的主体优势,也要重视自身的有效引导,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观察和分析,描述对应的操作结果,得出相关结论。教师将实验操作步骤简要地陈述一遍,接着分析相关的设计思路,以及工作原理,学生动手操作,学习过程也会更为全面和深刻。
        例如在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中,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小刀和长方形纸片,活动中要求学生将长方形对折两次,接着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展示作品,可能会存在两种形态,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菱形,并引导学生从角、边和线的层面分析和总结出菱形的性质,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发展。整个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操作、探究,这些都是实验教学最为常用的手段,但这是学生亲身经历所形成的一个过程,所以对菱形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展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课后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
        课后的总结和归纳是巩固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成果,结合记忆曲线,将课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思维导图是各个学科都会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以流程图搭配文字的形式表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张结构清楚、思想明确的思维导图,将其应用到课后总结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整合能力。
        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学生时常出于对变量的考虑,无法清楚分析相关例题,所以在求解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而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汇总,自然可以认识到函数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整理的过程,学生不在死记硬背,而是结合类似的函数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数学知识,对整本教材进行简化,这样既能减轻学习压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化“轻松”学习的理念。
        结束语
        从上述的分析而言,要培养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应该结合当下学生的基本特点,逐渐摒弃掉以往过于单一、简练的教学模式,而是从课前微课预习、课上数学实验和课后总结归纳等三个方面进行合理分析,真正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教师要结合新改革的相关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的魅力,大力推广和应用自主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初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探究r——论"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000(008):14-15..
[2]冯玉利.网络时代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20,No.489(43):341-3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