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思考 柏水清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柏水清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学生数学学科兴趣的培养、数学基本思维习惯的养成以及学生逻辑性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情感教育渗透作为有效的教育引导形式,能将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情感渗透向学生传达数学学科的精髓,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柏水清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高良壮苗瑶族乡鲁古完全小学  6557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学生数学学科兴趣的培养、数学基本思维习惯的养成以及学生逻辑性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情感教育渗透作为有效的教育引导形式,能将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情感渗透向学生传达数学学科的精髓,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47-01

        引言
        数学情感,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及爱好,可以说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在缺乏数学情感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缺乏足够的兴趣,难以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从而逐渐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而具有强烈数学情感的学生,则能带着兴趣进行学习,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更多数学情感。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作用
        (一)实现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的讲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情感教育渗透的形式,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究发现,情感教育渗透已经成了数学知识传输过程中提升知识丰富性和完整性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的关键方法之一。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过采用情感教育渗透的教学形式,能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和蔼可亲的教学形象,提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理解,同时还能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不断地培养起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些学生经常出现做题粗心大意的情况,教师就可以采用一些情感教育渗透的方式,不断教育他们要更加仔细地完成各项数学题目,通过更加温和的引导形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高效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加以优化,深度挖掘其中学生感兴趣的点,适当进行调整与拓展,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从而令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兴趣驱使下逐渐形成强烈的数学情感。


教材作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应当是教师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关键,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进行拓展优化,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对数学学科及教材的认知,让他们发现数学内容中包含的趣味所在。
        (二)提升课堂趣味性,提升知识的导入水平
        课堂趣味性能有效地改善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问题,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生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我情感的有效表达,进而达到良好的情感教育渗透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致力于提升知识导入的趣味性,在讲解具体的知识点时可以建立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情境,以情境为基础引出具体的数学,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欲望,实现双方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例如,在课堂开展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包含有一定数学知识的小视频,以此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索视频中出现的数学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获得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和谐课堂氛围强化学生数学情感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自身权威,很容易令学生产生距离感和敬畏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过于紧张和焦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意识到教学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积极探索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以平等关系与教师对话,从而进行深度的师生情感交流,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情感。教师需要对自身教学态度及语言加以重视,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尽量以温和的语言和学生对话,尤其要消除部分学生对教师存在的畏惧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并非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位引路人。然后教师再在教学中通过肢体动作、语言等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主要是以鼓励学生为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认同感。
        (四)通过自主探究强化数学情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挖掘数学知识点,尽量围绕知识点并结合生活实际设置相应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探究问题设置进行重点关注,尤其要对问题设置的难度与进阶性进行科学调整,要确保难度适中,在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让学生顺利完成问题探索。至于进阶性方面,教师则应当深化同一知识模块下各问题的关联,让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能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深入地解决更为复杂困难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探究未知内容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喜爱之情,培养强烈的数学情感。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渗透,能更好地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水平,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抓住学生的个体特点,通过提升课堂整体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表达自身的想法。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自身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更好的情感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高晓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的思考[J].华夏教师, 2020(20):31-32.
[2]李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 2020(04):44.
[3]于洪梅.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对策[J].新智慧, 2020(05):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