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实现学生学习的权利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张佳佳
[导读]

张佳佳    安徽省合肥市阳光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44-01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其中“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先生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但目前课堂上老师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没有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部编版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强调的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学要体现出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过程,将教师之教,学生之学与实践之做有机整合。
        一、在倾听中实现“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小孩不小歌》。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教育思想。尊重应该从课堂入手,首先从倾听开始。在培养倾听关系中老师自身要先悉心的倾听每一学生的心声,在学生表达时,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脸庞,专注的眼神来积极回应,始终以鉴赏的态度欣赏每一学生的发言。只有老师先成为倾听者,建立倾听关系,课堂上学生才能真正被尊重,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教学做合一。
        二、做中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只是教书的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落实到位。部编版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精心地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积累阅读策略,并对其进行灵活运用,学会阅读。以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为例,围绕“预测”这个策略,本单元为我们呈现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这三篇文章。其中,第一篇具有指导价值,后两篇则具有练习价值。在教学时,我以第一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老屋到底有多老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给出各种答案,那么到底对不对呢?我引导学生再回到文本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在预测文本的教学活动参与中,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学会了解决问题,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掌握阅读方法,为实现自主阅读奠定了基础。



        三、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探索真知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的运用正是体现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特点。
        例如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中词句段运用关于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的好处,我首先请学生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些不同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在读中结合语义,学生很快就能理解,第一句: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这里的“一律、清一色、都是”,这三个词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第二句: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这四个带括号的词语都表达了在比赛中获第一名的意思。于是总结时我告诉学生们意思相同的词叫做同义词。我又请学生想一想在句中用不同的词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好处,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有学生说这样避免了重复,有学生说让语言更丰富了,有学生说让句子更有趣了等等。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出示了一个句子:天上的流星,一瞬间就不见了,这里的一瞬间可以用什么词代替呢?学生们都争着举手,出现了:转眼间、一眨眼、霎时间等答案。由词最后到句子的填空练习:节日期间,北京的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的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都,八达岭长城(   ),南锣鼓巷(   ),什刹海(   ),在前面的指导和铺垫下,做起练习没有了障碍,学生不仅理解了同义词还学会了灵活运用,真正体现了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在学完部编版六下《14文言文二则》后,学生对文言文中一些常用字词的得意思已经有了了解,所以在《语文园地五》中词句段的运用就设计了借助文言文学过的字的注释,推想“自愧弗如、声泪俱下、不以为然”等词语的意思。我先请学生在已学的文言文中找到这些带点字的注释,然后将这些加点字的注释代入词语中,自己想一想,推想词语的意思。学生借助关键字的注释,由一个字推想一个词语的意思,这是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理解词语变得容易起来,成语的意思自然就出来了,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
        学习的权利是儿童人权的核心,学校是每一位学生实现学习权利的场所,当学生与教师共同协作,实现“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保证每一位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权利。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
[2]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7.
[3]佐藤学,教师花传书[M].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