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陈冬梅
[导读] 小学数学是极具趣味性的学科,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错题,增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错题意识,将其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的重要反馈,提出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增强学生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的能效性。

陈冬梅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七一小学校  621100
【摘要】小学数学是极具趣味性的学科,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错题,增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错题意识,将其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的重要反馈,提出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增强学生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的能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38-01

        引言
        小学高年级数学因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当学生经常性出现某一类型题目错误时,这种错误还会延续在之后的学习当中,通过不断的错误重复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信心降低,还会使得教师无从琢磨和下手,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对错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就目前所做的诸多研究和实验来看,对同一班级的学生进行一次考试,考试结束后,如果没有对错题进行反思,下次考试绝大多数学生仍然会再次出现相同错误。这次实验所选取的学生为中学生,而相对来说小学生的错题反思能力就更加低下,因此进行错题管理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备课环节的错例预设存在缺失
        部分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准备得不够充分,对于学生的具体学情和教材缺乏全面细致的了解,缺乏对易错点的课前预设,没有充分注意学生对某些知识的易错点,或者对于易错点的预设不够到位和准确,这样导致后面的随堂练习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还有部分教师对错题教学缺乏反思,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利用学生的错例进行教学反思,没有充分利用错题的价值。
        (二)错题信息反馈存在不足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错题信息反馈没有及时把握和了解,没有全面掌握上一个知识点中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明确下一步教学工作的重难点。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教学策略分析
        (一)掌握规律,学会整理错题
        错题整理是中高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整理错题,在错题整理过程中按照错题的规律即按照同类型整理错题而不是盲目地叠加错题,真正帮助学生在错题整理方面“入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错题集的框架。



        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逻辑和方法与整数加法和减法并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在整理错题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按照整数加减法的逻辑进行整理,按照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运算定律、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逻辑进行同类型整合,将相关的错题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按照小数加减法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点,围绕思维导图归纳和整理相关的错题。如6.56-4.56计算时,部分学生的结论是2.00,这说明学生在计算时陷入了惯性思维的影响,而这类问题在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如9.3-6.98计算时,学生不知道转变为9.30-6.98,然后再进行竖式计算或口算[2],这类问题可以统一归属于小数加减法的竖式逻辑错题类型当中,通过同类型错题的整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错题的一般规律,从而避免盲目叠加错题和盲目誊抄错题的情况,实现错题集的条理性。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错题集讲评
        小学数学教师应用课程教学资源期间,作业讲评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在实践教学指导期间,学生有两次认识教学错误的机会,此时错题资源的应用价值明显提升,以错题集为基础,必然能达到理想化的讲评效果。教师在实践教学引导期间,可以在讲解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适当的穿插错题,与单元集中讲评有效结合,保障课程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指导期间,为保障课程知识应用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在发现学生出现解题错误之后,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一段时间内完成课程知识的拓展。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之内,讲评的机会有限。为避免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在授课前的五分钟,将错题内容添加到其中,或者在课堂教学剩余五分钟之后,再将这一类错题再现在课堂之中。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推进课程教学活动。小学生在错题集学习期间,有知识内化学习的诉求。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个人能力方面的失误,常见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未能掌握基础知识的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相应的失误。为确保这一类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能有效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对比教学的途径,让学生理清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时候错题是切入教学主题的一个材料,能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在教学阶段,如果教师讲解商的变化规律与积的变化规律,不仅要加强对比,还需要将变或不变的关系进行分析。此时,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发现问题,教师进行更加深入性的点拨指导,让学生根据作业错误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措施方法,找到拓展学习技能的有效措施,不断强化自我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引导学生多进行试题练习
        解决易错题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多做试题练习,不过是要进行有效的试题练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适量试题练习,学生会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记忆;同时,在对知识点进行反复记忆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学生总是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可制定为专项练习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巩固,降低学生易错知识点的出错频率。
        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数学题目在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类型,这些是因为题目较为复杂,也是因为学生在以往做题过程中没有留意错题的出现和原因而导致的。而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错题管理时,应该在过程中多加干预,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错题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何金凤.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的运用分析[J].读写算,2020(13):106.
[2]罗华娣.小学高年级数学常见错题分析研究[J].读写算,2019(18):97+ 99.
[3]高吉英.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原因及对策的思考[J].读写算,2018 (32):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