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熊丹
[导读] 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以团队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明确的分工,有效的交流和相互合作来进行更好的学习。数学是一门开发思维的学科。在合作学习中,将每个学生的思维进行整合,将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模式集中在一起,加强学生快速思考的的能力。

熊丹    广安市广安区北仓路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以团队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明确的分工,有效的交流和相互合作来进行更好的学习。数学是一门开发思维的学科。在合作学习中,将每个学生的思维进行整合,将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模式集中在一起,加强学生快速思考的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35-01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学生年纪尚小,还无法完全掌握局面,导致最终无法完成目标,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来进行引导,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达到课堂高效率教学的目的。在合作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所面临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水平参次不齐。小组学习将个人的力量融合到团队中,但由于对问题的理解不同,学习能力的不同,会造成整个小组以学习好的同学的意见为准,其他同学不独立思考,不进行讨论,思维没有进行发散,学生都得不到进步,这样无法发挥小组学习的优点。
        小组学习只是形式,过程没有重视起来。第一,小组的成员都是随机组成的,没有根据学生各自情况综合考虑进行组织。第二,每个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小组合作中担任的角色是什么,目标是什么。第三,在得出结果后,多数同学不进行下一步讨论,不去更好的理解问题的根本,更有甚者打着讨论的幌子聊天,浪费课堂时间。第四,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推卸责任,不愿意进行讨论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不论学生还是老师,多数只重视结果,关注问题是否解决。而在合作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的思考情况,在解决问题时的交流过程等都被忽视了。我们小组合作不单单是为了得出结果,是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到比老师直接授课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合作学习的过程,首先从明白这次的合作的目标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尽可能的不限制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在给学生发挥空间的过程中,也要适当引导,对一些小的疑问给予解决。
        先进行准备阶段,给学生留下课前小作业,告知学生这次合作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让学生对学习有责任感,先进行自我的思考,自我准备充分,这样在合作探讨的同时,能更好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知识带给同学。
        知识整合探讨阶段。在了解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分组,让每个同学都能发言,互相启迪,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在个人发表观点后的前提下,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进行知识的整合,对所有人的观点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分析得到最终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安排好具体的时间,促进学生的时间观念,加快探讨的步伐。要避免发生由个人进行知识整合,这样会降低其他同学参与的机会。老师可以进行知识竞赛,哪个小组在最快的时间完成,合理的说出原因,并且小组的成员都有发表自己的想法,为此次探讨的最优小组,给予表扬。
        比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提前告诉学生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在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前提下,还可以怎么计算。有的同学说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可以先画一个长方形,计算出它的面积;还有的同学说不是长方形的一半,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在激烈的讨论中,发表每个小组的观点,在质疑于探讨中得出结果。
        知识总结阶段,让在探讨阶段得出结果的小组,说出小组最终得到的结果,遇到小组之间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可请双方分别阐述原因,集思广益,让知识更加完善。
        三、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准备阶段中,老师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数学能力好坏,学习态度端正与否进行分组,使小组各方面优劣达到平衡。每个小组需要一个小组长,小组长需具备学习优秀,乐于助人,内心能力强,组织力较好等能力。在这样的分组下,才可保证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探讨阶段前,让学生按照分组提前换好位置。教师要认真进行组织,让大家相互督促进行讨论,加强每个同学的参与性。由于学生年纪小,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胆小不敢发言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帮助他;对于遇到和自己观点不同,进行争吵的学生,要耐心的进行教育,告诉学生,首先和同学发生争吵是不对的,对待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探讨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每个人的观点本就不同,探讨本身不是在争论谁对谁错,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发表每个人的观点,进而完成任务。遇到和自己观点不同,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对于不自信,不想发言的同学,老师先提出一些简单的疑问,让他回答,增强他的自信心,给予鼓励,带动他参与到发言中。
        在知识总结阶段,老师要以聆听者、引导者的形象。让学生把学习情况汇报起来,不论是小组还是个人的都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小组之间再进行意见的整合。同时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评比,除了结果是否正确以外,多多关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方法,合作态度,是否积极参加合作,每个人有没有发言等方面进行评比。对于完成情况优良的小组,给予奖励。同时,在其他小组发言时,就促进了其他学生认真仔细聆听的习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合作学习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而想要把握这项教学方法,需要良好的指导策略,遇见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合作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起到主导作用。需要共同在不断的探究中去摸索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颜保林.浅谈小学数学后进生转化的有效策略.新智慧2019年(28)
[2]连碧容.促进后进生向“后劲生”转化的有效载体——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亚太教育2019年(06)
[3]谢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2020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