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何志娟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何志娟
[导读] 文本细读主要是指以文章为主,强化分析文章语境,探析文章主要结构的一种阅读形式,为切实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那么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以课堂作为重要的枢纽,在学生阅读期间引导其掌握文章内容,以此为前提对文章加以细读,并将文章之中的语言转化为自身的语言,这样做非常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学生获得全方面发展。

何志娟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实验学校  云南  腾冲  679100
【摘要】文本细读主要是指以文章为主,强化分析文章语境,探析文章主要结构的一种阅读形式,为切实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那么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以课堂作为重要的枢纽,在学生阅读期间引导其掌握文章内容,以此为前提对文章加以细读,并将文章之中的语言转化为自身的语言,这样做非常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学生获得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节小学;文本细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65-01

        引言
        阅读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语文教育的影响比较大。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本细读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素养,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念。
        一、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老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授课期间,在引导学生研究笔者写作方式的时候,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感受笔者的思想变化,确保学生可以从深层次的解读文章笔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文章阅读期间有效的采用文本细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保证学生可以解读文章笔者的心理变化,从而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
        譬如,在讲授文章《背影》期间,如果老师只通俗的讲解文章表层含有,同时直接将文章笔者想要抒发的情感告知学生,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感受。首先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亲情,使学生思考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切身体会,之后把自身感受与文章结合到一起。老师能够让学生自行诵读,并且借助多媒体的作用,确保学生可以良好的融入文章场景中,进而体会到文章需要表述的含义,切身体会笔者想要表达的浓浓的亲情与父爱。最后,通过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分享自身的感悟,通过此种方式确保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并且可以深切地领会到文章笔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加大课外阅读量,开阔学生的眼界
        若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性细读文本内容,还要求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文学体裁所运用的表达技巧以及表现方式等,且还能够切实感知与体会到不同文章类型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主旨以及核心内容等。这样学生在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则能够更为游刃有余,精准地探析到文本阅读的方向,实现明晰文本内容,最终则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对初中学生而言,其总体学习状态还较为紧张,这是由于每名学生均须获得全面性的发展,但还有不少学科需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如数学以及英语学科等,所以这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紧张。而在此情况下,由教师去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显然是不现实的,但若想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非常依赖于学生的阅读量,所以也不可因外在条件的限制而忽视于此。因此,教师需探寻出一种均衡性的方式,不但要节约学生的时间,也要让学生进行良好的课外阅读,对此教师应向学生推荐和文本内容较为相似的文章,以便让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课外阅读,如此才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能够以此为基础来更好地进行文本细读。
        例如,在开展《再塑生命的人》一课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时,教师应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学生的眼界。在本文之中主要叙述了莎莉文老师对于海伦•凯勒进行教育和指导的整个过程,能够表现出老师所具备的独特技巧以及超强的教学能力。而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后,还应向学生推荐关于本文的课外读物,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一篇与本文较为相似的文本内容,所以可指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以便学生更为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三、在细节捕捉上进行细读
        在文本细读能力培养过程当中,细节的处理是一个关键的内容,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往往只有表面上的意思理解,而对于文本当中的一些细节来说,就稍有欠缺,学生对于文本里面一些修辞和关键词的作用就会有一些忽略,例如在一些文本当中会有一些词语或者句子会有很多丰富的含义,其或者是起到一个衬托的作用,让主题的思想表达更为强烈;或是是设置出一个悬念,然后再将悬念点破,让学生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或者是一些抑扬手法,让文章的感情曲折变化;或者是一些对比,将两个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体现凸显事件的效果;或者是一些转折、夸张等等,这些修辞和关键词往往只是通过一个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来表达,或者是一个天气的转化描写,或者是一个通过其它非主角事物的一个描写,老师需要在带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当中,善于去分析这些细节问题,在细节上利用较多的时间去进行反复推敲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文章一枝花,细节来当家”的力量。“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如果我们细细品读,是多么的有意味。以门为掩护,看,又不敢正眼看,还要装作赏花闻香,而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倚”“回”“嗅”三个动作,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把含羞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文本细读的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读物,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文章中蕴含的知识慢慢回味,感受创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景,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发挥出文本细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仲伟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4):16.
[2]李彦平.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J].中学语文,2019 (36):26.
[3]仇培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研究[J].参花(下),2018 (04):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