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瞿长喜
[导读] 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异常丰富的,对形象思维属性强的事物接受的比较快,儿童文学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进行创作的,也就是说创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构建的童话世界,每一个故事都因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无限好奇心,更能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学生的童心萌动起来,把这种活跃的思维运用到学习中去,这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儿童文学作品的真正作用的体现。本文将对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措施进行研究。

瞿长喜     监利市玉沙小学  湖北  荆州  433300
【摘要】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异常丰富的,对形象思维属性强的事物接受的比较快,儿童文学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进行创作的,也就是说创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构建的童话世界,每一个故事都因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无限好奇心,更能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学生的童心萌动起来,把这种活跃的思维运用到学习中去,这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儿童文学作品的真正作用的体现。本文将对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53-01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都在进行着,尤其是对小学教学更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创新教学方法,是语文老师一直探索的课题。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儿童文学以其内容的生动性、形式的多样性受到学生的喜爱。怎样才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儿童文学作品,把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开发出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儿童作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用
        第一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儿童文学的特点就是充满童趣而通俗易懂,通过易于接受的形象化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都是很活泼和睿智的,让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物的感染,勾起探索的好奇心。由此可见,把儿童作品融合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提升语文阅读感知力的同时,充分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点,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虽然生动但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主要突出的是趣味性,这样的特点正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认知,可以让学生在儿童作品的感染下,探索课本里的相关知识,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同时儿童作品突出是幻想的空间,不仅能极大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更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选择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科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整体目标的需求,合理选择适合孩子实际学习的儿童文学作品,确保儿童文学作品的运用效率,让小学生在认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语文教材的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选择儿童作品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需要,本着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属性进行选择。例如《南城旧事》《三毛流浪记》《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皮皮鲁传》《哪吒传奇》等。读这些儿童作品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重点引导,力图把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科学知识、德育观念融入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在真正理解了阅读的儿童作品的同时,对课本上的内容就会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二)可以丰富基础知识
        儿童文学是一门艺术,艺术作品的知识量是很大的,尤其是一些有关儿童生活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这些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和写作方面的知识,而且吸收这些知识的效率要比课堂教学高。


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时,教师便因势利导地把儿童文学作品《雷锋的故事》引进课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雷锋叔叔有了更形象的直观了解,然后更强化了课文里雷锋叔叔的形象。
        (三)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素质修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对优秀文章的阅读,吸收文章中的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具有正能量的精神涵养,达到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而儿童文学作品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发挥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那些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总能把最真挚的情感、最善良的品德、最纯真的人性之美展示给孩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为了让学生更充分理解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教师便有选择地引入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比如《小兵张嘎》《小小飞虎队》《闪闪的红星》等作品。引导学生把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课文里的形象融合,深刻理解爱国主义是怎样的广阔情怀,强化学生热爱国家的情感,对那些民族英雄产生真正的崇敬之情。
        (四)利用儿童文学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运用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辅助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语文学科地渗透、积极有效的评价等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融化、转化和感化,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生动性。儿童文学作品的参与教学的最积极的作用就是具备适合儿童发展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促成学生自觉地进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作品的人文精神,逐渐养成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力来认知世界。而且,也会对待他人的人性关怀融入自己的生存责任当中。一方面,在应用儿童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己要真正进入状态,其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都要让学生感受一种精神的力量和人文的温暖。在儿童文学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具备渗透力和感染力,教学形象要精神饱满,起到精神典范的作用。另外,教学情境的设置要独具一格,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环境的布置。可以布置具备审美情趣和激励意义的书法作品或者图画、鲜花等装饰教学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合生活实践进行阅读指导
        正是因为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喜爱,才让教师开始运用儿童文学参与教学,而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品也是学生良好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方面的指导,用充满情感渲染力的朗读艺术吸引学生。例如:语文教师在运用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明晰这节课的重点是朗读和认字,通过学生喜欢的文学作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在触类旁通中深刻领悟教材里的内容。这样的朗读指导会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氛围里找到语文的学习方法,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生活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将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明显拉近了,引导学生自觉地融入语文教学情境中来,达到更深刻理解课文知识的良好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所以说,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状况并不乐观,迫切希望广大语文教师真正认识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摒弃固有的教学方式,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契机,开拓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切实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婷.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编选情况分析[J].学周刊,2017(1):108.
[2]李霞.释放人性光辉,引领精神成长———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教育的人文性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4):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