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分析和探索 谭琴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谭琴
[导读] 新课程的改革对教育的创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且在新课程的规范要求下小学音乐课程的灵活性有所提高,教师采用现代科技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完善,合理规划教学目标并且制定学生乐于接受的的教学方法,实施“新”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富有趣味性、活跃性、灵活性,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之中去。小学音乐创新课程的开展有利于为学生在音乐才能方面奠定夯实的基

 谭琴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陆城镇中心学校  414013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对教育的创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且在新课程的规范要求下小学音乐课程的灵活性有所提高,教师采用现代科技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完善,合理规划教学目标并且制定学生乐于接受的的教学方法,实施“新”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富有趣味性、活跃性、灵活性,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之中去。小学音乐创新课程的开展有利于为学生在音乐才能方面奠定夯实的基础,培养专业的音乐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将围绕对小学音乐创新教育为中心展开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分析和探索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18-01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在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了深化改革,新课标的改革中也强调创新课堂的重要性,注重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谋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未突出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音乐课堂更多的是学习压力下的休闲课程,但如今音乐课程在教育的改革下,使得学校与教师提高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课程正在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1]。
        二、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友好关系
        小学音乐教学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小学音乐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为学生打下音乐基础。教师在课堂中需要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以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依据开展音乐教学。例如,在小学五年级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教师先教学歌曲乐谱,用音乐符号代替歌词教唱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音调,教师教完曲调唱法之后,不急于让学生用歌词代替乐谱,在乐谱教学和歌词教学的过程的教师先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是否有不会的地方,对于学生不会的部分教师反复多次教学直到学生能够哼出曲调,教师在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奠定基础。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营造趣味性课堂
        在互联网的科技化时代背景下教育进行了深度改革,现代化技术教育成为教育界创新的必然趋势,信息科技化教学逐渐走进课堂,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教师采用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教师不再只依靠教学教材教授音乐知识,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打造现代化教学创造多元化、趣味性课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乐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2]。



        例如教师在教授五年级乐曲《七子之歌-澳门》时,可以在课前将有关《七子之歌-澳门》的创作背景、创作来源下载到教学课件中,在课堂学习歌曲之前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歌曲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教师可以在课堂多媒体设备上用搜索引擎查找《七子之歌-澳门》的歌唱视频,通过专业音乐人才的演唱让学生体验歌曲中蕴含的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让学生从音乐中缅怀历史感受伟大的爱国情怀。同时教师可以下载有关音乐教学的app,在课堂上让学生用电子模拟的音乐器材演奏歌曲曲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三)音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音乐教学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与其他文化课程一样音乐教学不能只有理论教学,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并未加入实践课程,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需要适当的将理论与实践两者教学相结合,在实践课程中增强学生自信心。而音乐课程的实践课主要是以学生演唱和演奏为主,小学音乐教材课程在改编之后也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每一课时主要由演唱、听赏、歌表演、知识四个部分组成,将音乐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与学校领导沟通经过允许后可以开展音乐实践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校操场或者广播站演唱歌曲《编花篮》,锻炼学生的胆量,鼓励学生敢于在其他人面前发声。另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借助音乐器材,根据乐谱演奏所学歌曲,教师通过聆听学生的奏曲给予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奏。这样音乐实践课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在学生实践中增强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师生之间的和谐氛围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意义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更深层次的延伸,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增进师生情谊,让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学音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致力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之中去,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在学生亲身体验中增强学生的乐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需要多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的实践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音调问题,并及时指导学生纠正发音。音乐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科技教学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共享教学资源,教师不再只依靠教材乐谱教学,用新教学营造多元化、趣味性课堂,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生有关音乐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体验音乐之美全身心投入课程,从音乐中感受作者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内涵。
        四、结语
        现代教育围绕“新”而展开,教育新、理念新、方式新,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创新教学方式,在新教育下提升自我专业知识和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有效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高质量、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创新教育将会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完善,成为音乐教学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王超.对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分析和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1 (02):127.
[2]邓祎萍.试论小学音乐创新教育[J].江西教育,2017(09):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