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王辞
[导读]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需要继承和发扬,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全面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把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思考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王辞   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第三中学  561400
【摘要】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需要继承和发扬,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全面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把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思考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10-01

        引言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经历千年的洗礼。语文作为语言和文字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化的灵魂所在,也是我们感受文化魅力的基本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快餐文化也随之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使得青少年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语文教学作为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的基础途径,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有着不可泯灭的功效。因此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首要关注点。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性
        (一)抵制现代文化的冲击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文化的极大冲击。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有利于提高传统文化的地位,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更好地抵制现代文化的冲击。
        (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高中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阶段,而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一般来说,高中生拥有基本的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阅读名著经典,领悟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以便从根本上使自身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引导其健康成长。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强化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力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对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如今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变得不太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认为学习这些内容没有任何意义。这种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高中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因此,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应该充分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涵盖到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质,使我国的民族精神得到弘扬与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的错误观念。
        (二)教师要喜爱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授传统文化过程中,需要将其富含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内核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自身是在不断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发扬的,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作为备受学生尊重的人,其言行甚至可以影响学生一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断思索传统文化当中的人文精神,并将其提炼成为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体系,这样在教学过程当中才能够融会贯通,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来,而且通过个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三)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传承传统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的背后大都有美妙的传说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传统节日承载着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我就利用春节、清明节与端午节等节日,引导学生去查找资料,找寻渊源。他们利用网络知道了春节是辞旧岁迎新春的节日,清明节是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重大节日,还了解到寒食是纪念介子推的。端午节不仅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就有的“娱乐节”和“卫生节”,南方人们在这一天举行赛龙舟、饮雄黄酒等活动。我借这个机会给学生布置了以“节日知多少”为题的作文。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为确保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打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当分析某个观点时,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以便学生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打造出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教学氛围。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需要改变理念与角色,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此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自然进入课堂氛围。从某种角度来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提高整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这个任务离不开高中语文教师的谆谆教导,也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学习。在新兴文化和产业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自己传统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在平常的教学中,采用互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参考文献
[1]侯钦法.谈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S1):71.
[2]张文娟.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J].中华少年, 2019(02):48.
[3]刘彦芳.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新课程(下),2018 (08):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