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李芳云
[导读] 数学为人们文化核心构成,更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体现,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数学教学中缺失文化教育,将给学生造成严重影响,难以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能效,阻碍数学教学研究。伴随新课改不断深入,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文件中,对其数学文化内涵予以明确,要求将其不断渗透于教学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当前受各类因素影响,数学文化仅止步于外围,若想切实将其融入教学中,提出相应实施策略十分关键。

李芳云    延安市第一中学  716000
【摘要】数学为人们文化核心构成,更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体现,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数学教学中缺失文化教育,将给学生造成严重影响,难以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能效,阻碍数学教学研究。伴随新课改不断深入,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文件中,对其数学文化内涵予以明确,要求将其不断渗透于教学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当前受各类因素影响,数学文化仅止步于外围,若想切实将其融入教学中,提出相应实施策略十分关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实施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09-01

        引言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积淀而来的,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教育价值与美学价值,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得到了教师、家长与社会的认可与重视。教学实践表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而且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多数学生而言,可能给予数学最多的评价为枯燥、乏味,学生上数学课真实演绎“观众”,而教师始终为“放映员”,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教学质量无法有效提升。因此,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树立正确数学学习观刻不容缓,成为各个数学教师首要考量问题。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状况,适当插入数学文化教育,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的重要途径。譬如公式、定理等相关概念教授进程中,若在课前讲解此类相关数学家事例等,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使学生知识领域予以扩展,而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数学“活”起来,不再以枯燥、抽象的形态存在。
        (二)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数学素养可将综合性思维予以反映,其具有一定的概念化及抽象化,将数学文化各个层次予以表达。其中涉及教学观念、模式、思维等多方面品质。将数学素养可划分为三个层面,即为应用数学知识意识、解决问题能力、精神品德形成。
        二、高中数学教育中实施教学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渗透数学文化,还原数学与生活的关联
        数学文化的孕育和发展离不开现实生活。我们能通过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来了解数学文化,也能借助渗透数学文化,来把握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数学知识和原理,也要借助数学文化来描述与之相关的一些生活数学和应用问题,从而为学生传递更多、更丰富的生活数学知识,并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深入了解数学文化,更加真切地感知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价值,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


例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对称———自然美的基础”“斐波那契数列”“分数维的山峰与植物”“理发师悖论”“赌马中的数学问题”“对数螺线与蜘蛛网”等与生活话题密切关联的数学案例,引导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规律,使学生夯实数学文化基础,促进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数学课中,渗透数学文化,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探求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观念等,体会数学学科的文化教育和生活应用价值。
        (二)利用概念入手,感受深厚数学文化
        高中数学体系结构严谨,理论知识众多,具体包括概念、定理等。数学概念的形成一定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只有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准确的理解才能熟练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以概念为载体,适时地把数学文化渗透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例如,高考题中有这样一个选择题:《九章算术》中,称底面为矩形而有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为阳马,设AA1是正六棱柱的一条侧棱柱,如果阳马以这个正六棱柱的顶点为顶点,以AA1为底面矩形的一边,那么这样的阳马个数是多少?这道题中出现了“阳马”这样的数学概念,只有正确理解阳马这个概念,才能弄清题目的意思。理解了阳马的定义,学生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答案是16个。本题的考查范围比较广,既涉及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也对立体几何知识进行了考查,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数学文化。
        (三)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数学文化
        每当学生接触到新的数学知识时,他们就会对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并对这些新知识产生一定的疑惑。
        比如,“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定理呢?”“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呢?”这些问题尽管看似简单,又和日常教学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学生不能从教师口中得到满意的答案,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带着疑惑,不清楚学习这个数学知识的意义何在。因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就不会特别用心。为了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教师需要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某个知识的起源与发展,并知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方法。比如,一些学生会对房顶是三角形的支撑框架产生一些疑惑,或者不清晰某些时间发生的概率,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利用数学原理向学生解释。只有当学生理解了数学原理的本质,才能更灵活地使用这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数学知识离我们的日常活动并不遥远,它可以实实在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文宝.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现代教育, 2020(09):51-52.
[2]辛志鹏.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80+90.
[3]刘凯.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的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