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 赵映平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赵映平
[导读] 初中美术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学科,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艺术教学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文章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案例教学实施情感教育、鉴赏教学培养审美能力、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

赵映平      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初中美术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学科,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艺术教学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文章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案例教学实施情感教育、鉴赏教学培养审美能力、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99-01

        目前,初中美术教学还存在着手段单一、内容陈旧、动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提出了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立体的艺术学习环境。大多数美术课都是以观察为基础进行复制学习,这是早期美术课堂的基本形式。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后需要更多的经验,利用丰富的情境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艺术课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习《平面设计的盛宴》相关内容时,该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与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活审美水平。教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为学生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将各类银行标志和商标外包装的设计图案进行呈现,利用信息技术的放大功能呈现作品设计的具体细节,让学生总结这些作品中的创意性元素,在这种教学引导下学生会建立起对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的认知,更好地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平面设计,真正感受到平面设计的魅力与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案例教学实施情感教育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构建立体化的美术知识体系,教师要利用教学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在美术课堂上加强情感教育,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思维,创造出一个创作体系,使作品更具内涵,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美术教师应在固有的教学条件下改进美术课堂教学,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美术情感教育的目标。美术教学所要体现的就是“美”字,教师采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每字感染学生,能够让学生逐步在生活中体会到美的感受,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心隐含的情感内容。艺术教育要依托生活才可以更加高效的开展,美的事物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给人们心情的舒畅和舒适的感觉。


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要多引导学生对名家名作进行鉴赏,如《父亲》和《向日葵》等类似的美术作品,这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蕴含的美感和内涵能够加深学生的感悟,是学生在脑海当中产生一定的联想,更好地抒发出自身的内心情感。通过对大量优秀作家的作品进行观察和鉴赏,就能够潜移默化的丰富学生的艺术眼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创作出富有内涵的作品,为欣赏者的心灵带来冲击和震撼。
        三、鉴赏教学培养审美能力
        初中生早期的美术学习活动大多是通过模仿来进行的。因此,开展学生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将美术课堂的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营造一个更加生动有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实践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积累了丰富的创作技能。美术课堂教学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主题绘画活动,通过绘画欣赏教学帮助学生获得个人感受,逐步形成相应的艺术创作经验。比赛结束后,老师将分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和欣赏,并运用有效手段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学习。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创作经验。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欣赏和评分作品,并运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学习过程。艺术实践教学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些创新活动,如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美容,帮助学生零距离接触和观察大自然。在自然环境中,逐渐得到审美水平的有效提高升。
        四、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发展上。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在艺术课堂教学理念中,教师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差异表现,通过正确的认知改变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在美术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对美术知识有不同的爱好和天赋。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第一,根据学生对艺术课程的热爱程度,对艺术知识的热爱程度会影响学生在艺术课堂探索的动机。一些热爱艺术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过程中更能迸发出闪光点,能更好地挖掘自己的艺术潜能,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也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在创作的过程中能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也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但那些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往往需要更多的精力来引导,并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基本出发点,帮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艺术技能。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某一艺术技能的能力来划分层次。如果一些学生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应该鼓励他们学习自主作文。而艺术技能相对一般的学生,则应通过观察和临摹,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通过划分学生的不同层次,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会作文,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个体能力,对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艺术学习不仅可以获得审美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艺术创作技能,释放学习的沉重压力。学生把艺术创作看作是一种乐趣和娱乐。他们在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有效地塑造了思维,树立了良好的价值观,使他们的生活向着积极美好的方向发展,也有效地更好地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军虎.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9 (12):77-78.
[2]王明利.探究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J].读写算,2019(33): 63.
[3]孙忠昂.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 (3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