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韦贵强
[导读] 中学历史调查中的学习实践是根据符合优质教育概念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历史的又一次尝试。实际上,调查的教学方法对师生要求很高,需要长期实践和总结才能发挥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考虑到这一点,再加上提交人多年的工作经验,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调查学习实践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韦贵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加方初级中学  530600
【摘要】中学历史调查中的学习实践是根据符合优质教育概念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历史的又一次尝试。实际上,调查的教学方法对师生要求很高,需要长期实践和总结才能发挥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考虑到这一点,再加上提交人多年的工作经验,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调查学习实践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30-01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注重质量的教育概念逐渐进入了主要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正在实践和改变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许多教师调整了教学目标,重视同学们创新思维能力与个性化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强化同学们对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来。想要使这种教学观念得到良好发展,特运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并且在这些教学模式中均是将同学们放在主体地位上,例如,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调查式的教学模式与实验式的教学模式等。在这部分教学模式中大都会强调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关键性,同时站在同学们的视角开展教学工作。
        一、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研究型学习主要是指学习科目或者学习实践中的同学们将问题当作着手点,首先找出问题、而后排除问题的过程,最终达成学习目标。但是,研究性学习模式并不适合解决所有问题。在教学中,选择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从学生认知的基础入手,所以研究的重要性可以进一步体现出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创造性和好奇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传统教学的无与伦比的效果。高中生的历史知识学习一般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历史和历史事件的情况下,他们的判断仍然不足。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有效促进高中生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以便对历史教学有深刻的理解。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习历史,需要了解这门学科的特点与功能,也就是在相应观念的指引下来讲述与分析人类发展的过程和发展中的规律,这要求学习历史科目的人员经过学习,不断分析总结历史的真实面目、提取从历史中获得的经验、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并顺应历史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历史功能和特点的了解,明白学科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要突出“探究”二字,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了解每个内容背后的深层背景及意义,培养唯物史观,以科学辩证的态度看待历史时间和历史进程,以历史参与者的角度体会每个时代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发展。
        (二)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历史上的学习激励,也不能忽视自己思维方式的发展。在课堂上,学生的集中是教师经常要完成的任务。为此,需要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激发历史上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张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堂上讲故事的方式符合中产阶级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期待下一步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在学习上占据主动性。当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例如,在解释初中历史中的“社会变迁与民族崛起”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孝道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但它包含了哲学建议。学生们对好奇心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情况,让学生谈论孝道相关的人和事,然后引入历史典故,如向学生讲述郑庄公挖掘黄河见母亲的故事,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接受教育。
        (三)创设适合探究的教学环境
        在研究性教学实践中,创造教学环境和教学环境十分重要,使学生能够迅速融入学习氛围,积极探索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导入,故意设置悬念,从课程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对历史的好奇。例如,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网络上寻找更多的历史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增强学生对内容的感受。其次,还可以组织学生编排历史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到具体哪个年代,可以让学生根据知识点编写历史剧本,用表演的形式教学。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节课都有五分钟时间,表演具有当堂课所学内容的历史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探究。
        (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供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上,只有老师讲课,学生听讲座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非常无聊,导致同学们失去了对历史科目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老师想要提升课上教学的成效,就必须按照课上教学内容来调节对应的教学表格,因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生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老师则可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编制出相应的教学模式,以有效提升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构建课上教学模式期间,也需要着重分析同学们的个性化特点,按照同学们的个性化特点与教学内容则选相应的教学模式,帮助同学们在课上充分展现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总的来讲,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运用到初中历史科目的教学中,能够充分提升同学们学习历史科目的积极主动性,达成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能力、有效协作的目的,颠覆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汤会会.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19(35): 121.
[2]周晓东.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黑河教育,2019(11):20-21.
[3]毕阿丽.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